[發(fā)明專利]絲束油劑噴淋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18960.1 | 申請日: | 2012-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4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金云峰;張丙紅;毛育博;裴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D5/096 | 分類號: | D01D5/096;D01D11/00;D01D11/04;D01D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劉麗君 |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區(qū)中關村***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絲束 噴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化纖長絲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化纖長絲上油機械中的絲束油劑噴淋裝置。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化纖長絲生產(chǎn)都采用側吹風作為冷卻方式,能源消耗占到長絲生產(chǎn)成本的很大部分。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們對化學纖維性能和品質要求日益提高,細纖度滌綸、錦綸、丙綸長絲,海島復合超細長絲等產(chǎn)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化纖長絲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向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方向發(fā)展,要求更高的冷卻吹風條件。用側吹風冷卻裝置已無法達到長絲產(chǎn)品的工藝要求。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冷卻絲束設備的改進上,從而加速了新型化纖長絲冷卻技術——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的開發(fā)與應用。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不僅具備每束絲受風均勻的優(yōu)勢,而且吹風效率高,降低能源消耗,有效解決了側吹風吹風面積大而造成的風能損失問題。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最早應用于短纖維紡絲的吹風冷卻上,在國內長絲生產(chǎn)中的應用僅有近六年的時間。2004年國內廠家首先將德國巴瑪格研制的外環(huán)吹風技術應用于紡細纖維和超細纖維領域,達到了側吹風冷卻絲束裝置無法達到的超細纖維絲束品質要求。同時還降低了能耗,使環(huán)吹風冷卻技術具備了較高的商業(y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新開發(fā)的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目前已從單排環(huán)吹風向雙排環(huán)吹風方向發(fā)展。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授權公告號為CN?201280621Y公開了本申請人的雙排外環(huán)吹風絲束冷卻裝置,該雙排外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就是將紡絲組件排成雙排,對應的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的風整流筒也呈雙排排列。采用雙排外環(huán)吹風裝置可使紡絲機位距減小,降低綜合投資成本,具有良好的節(jié)能降耗效果。
傳統(tǒng)的絲束油劑噴淋裝置中油嘴和導絲鉤分別呈單排設置并與紡絲組件一一對應。該裝置不利于紡絲機位距的減小,單紡位的產(chǎn)量低,能源消耗大,廠房投資成本高,也不適應采用雙排外環(huán)吹風裝置或其它采用雙排吹風裝置的紡絲機。因此有必要對絲束油劑噴淋裝置進行改進,以適應采用雙排吹風冷卻裝置的紡絲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絲束油劑噴淋裝置,該裝置可適應采用雙排吹風冷卻裝置的紡絲機,尤其適應采用雙排外環(huán)吹風冷卻裝置的紡絲機,有利于紡絲機位距的減小,進而有利于增加單紡位的紡絲頭數(shù),有利于增加單紡位的產(chǎn)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絲束油劑噴淋裝置包括可升降的立式機架;所述機架前的上部設有上橫梁,所述機架前的下部對應所述上橫梁設有下橫梁;所述上橫梁橫向分布有多個油嘴部件,其中每一個油嘴部件都有一個油嘴,所述油嘴設置在所述上橫梁的前方,油嘴的導絲口居中朝下,油嘴的滴油口在導絲口的后下方,所述上橫梁對應所述油嘴的下方設有回油部件;所述下橫梁對應所述油嘴部件橫向分布有多個導絲鉤部件,其中每個導絲鉤部件都有一個導絲鉤,所述導絲鉤對應設置在所述油嘴的下方;所述油嘴部件分為長桿油嘴部件和短桿油嘴部件,所述長桿油嘴部件有一個油嘴長桿,所述短桿油嘴部件有一個油嘴短桿,所述長桿油嘴部件和所述短桿油嘴部件間隔分布,所述長桿油嘴部件的油嘴通過與所述油嘴長桿頭部連接形成前排油嘴,所述短桿油嘴部件的油嘴通過與所述油嘴短桿頭部連接形成后排油嘴,所述回油部件包括回油槽、回油管和與所述長桿油嘴部件等數(shù)量的回油斜槽,所述回油槽橫向設置在所述上橫梁上,回油槽的槽口朝上對著所述后排油嘴的滴油口,回油槽的上前緣設置在所述后排油嘴的滴油口和所述后排油嘴的導絲口之間的下方,所述回油斜槽對應所述前排油嘴橫向分布在所述回油槽的前側,回油斜槽的槽口朝上,回油斜槽的后端與所述回油槽相連通,回油斜槽的前端高于回油斜槽的后端并對著所述前排油嘴的滴油口,回油斜槽的前端下邊緣設置在所述前排油嘴的滴油口和所述前排油嘴的導絲口之間的下方,所述回油管與所述回油槽相連通;所述導絲鉤部件分為長桿導絲鉤部件和短桿導絲鉤部件,所述長桿導絲鉤部件有一個導絲鉤長桿,所述短桿導絲鉤部件有一個導絲鉤短桿,所述長桿導絲鉤部件和所述短桿導絲鉤部件間隔分布,所述長桿導絲鉤部件的導絲鉤通過與所述導絲鉤長桿頭部連接形成前排導絲鉤,所述短桿導絲鉤部件的導絲鉤通過與所述導絲鉤短桿頭部連接形成后排導絲鉤,所述前排導絲鉤與所述前排油嘴對應設置,所述后排導絲鉤與所述后排油嘴對應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89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農(nóng)業(yè)灌溉噴嘴
- 下一篇:一種便攜式空氣凈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