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循環可持續式草原礦區排土場植被恢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018540.3 | 申請日: | 2012-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77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勝軍;陳國清;王占義;成格爾;王明玖;趙有富;侯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沁園歐李生態研發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26000 內蒙古***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可持續 草原 礦區 排土場 植被 恢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循環可持續式草原礦區植被恢復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半干旱草原礦區排土場植被恢復方法。
背景技術
半干旱草原區氣候干燥,年降雨量少于400mm,植被以草本植物為主,草地退化常有發生,生態環境脆弱。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強烈,礦物開采活動在半干旱草原區的開展日趨強烈。礦物的開采導致了大量的土方剝離與堆積,在礦區形成了較大的堆積體,這些排土場形成的大型土堆其坡面植被恢復比較困難。特別困難的是在半干旱草原區,降雨量少且時間分布不均,在雨季排土場水土流失比較嚴重,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因大風作用導致沙塵暴發生頻率較高。因此,干旱、水土流失、沙塵暴、生態環境脆弱成為半干旱草原礦區植被恢復的主要障礙和困難。
為此,相關部門嘗試了各種方法來恢復治理礦區的排土場,已使用的技術包括沙障治理技術、修筑梯田技術、挖取魚鱗坑技術、水力噴播技術、客土與施加有機物改良土壤技術等,這些技術涵蓋了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土壤改良措施等幾個方面。這些措施實施的目的是恢復排土場原有植被,控制坡面水土流失與沙塵飛揚。這些技術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排土場的植被恢復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別是措施實行的第一年效果非常好,但是第二、三年坡面植被逐漸退化,原因是第一年養護措施良好,大量的灌溉、澆水保證了植物所需的水分,而隨后幾年灌溉等養護措施跟不上,導致植被生長緩慢或停滯,甚至全部植物死亡。而土壤改良與坡面客土技術需要大量的表土,但在實際環境中,表土資源非常有限,其他有機肥料的添加又增加了成本,所以這些措施既不長久也不具有大面積推廣的可能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植被恢復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循環可持續式草原礦區排土場植被恢復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方式實現:
循環可持續式草原礦區排土場植被恢復方法,首先,排土場土石的堆置應把表土和底土分別處理,底土與石頭塊等堆積在坡體的基礎位置;表土單獨堆放,僅在必要的坡面部位使用。然后,對排土場坡體按照坡度進行分類,分成坡頂治理區、陡坡治理區(坡度大于30度)、中坡治理區(坡度介于15-30度)和緩坡治理區(坡度低于15度);針對不同的坡體(陡坡治理區、中坡治理區、緩坡治理區)部位,配置不同的植被恢復措施;針對不同的坡體部位采用不同透光率的網狀覆蓋材料覆蓋;在各坡面治理區內設計雨水收集系統,所收集的雨水用于所述植物育種基地灌溉用水,在旱季緩解干旱對于植物的脅迫,增加了雨水利用率和植物成活率;所述植物育種基地:是在礦區大氣揚塵影響的草地劃定一定區域,進行圍封管理,種植排土場植被恢復所需的鄉土植物種,在區域內進行種子的繁育和收集,所收集的種子每年春季播撒到排土場坡面植被稀疏的片區。此措施在降低購買草種所需成本的同時,大大增加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同時圍封區域禁止牲畜采食,降低了礦區揚塵對于牛羊肺部健康的影響。本方法關鍵步驟所述如下:
1.表土添加與網狀材料覆蓋。對于陡坡治理區,因其坡度較大,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采用透光率(即將材料水平放置地面,垂直光照后材料下光斑面積占整個材料的面積)小于30%的網狀覆蓋材料覆蓋,覆蓋后可大大降低水土流失的發生。但也降低了光照對于土壤熟化的速率,為了彌補這一缺點,在坡面進行表土的施加處理,一般施加的土壤厚度在10cm以上即可。表土的施加可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能力。
對于中坡治理區,采用疏密相間、透光率介于30%-50%的網狀覆蓋材料覆蓋。密集的部位因其遮蔭保溫效果,植物的成活較容易,稀疏部位接受的日光比較充分,有利于土壤的熟化。疏密相間,既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又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同時密集部位可有效降低坡面的水土流失。如果在陡坡區表土覆蓋后,表土還有剩余,則優先在中坡區覆蓋。
對于緩坡治理區,因其坡度較小,水土流失相對較輕微,因此,采用透光率介于50%-80%的稀疏網狀覆蓋材料覆蓋,一般不進行表土覆蓋。
2.雨水收集再利用技術:針對半干旱草原區降水少且時間分配相對集中的特點,為減少坡面雨水匯集產生大的地表徑流,在坡面鋪設雨水收集系統,所收集的雨水用于所述植物育種基地灌溉用水,在旱季緩解干旱對于植物的脅迫,增加了雨水利用率和植物成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沁園歐李生態研發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內蒙古沁園歐李生態研發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85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