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極管的封裝改良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018194.9 | 申請日: | 201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39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華昭;蘭恒昇;李力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28 | 分類號: | H01L23/28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漢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榮 |
| 地址: | 52385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極管 封裝 改良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極管的封裝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電話機的電子開關電路一般由兩個三極管(Q1、Q2,其中Q1為PNP型,Q2為NPN型)構成,其電路結構為:三極管Q1的發射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輸入端,集電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輸出端,基極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電連接;三極管Q2的基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控制端,發射極接地。其工作原理是:當提起摘機時,相應的檢測電路識別到后給三極管Q2基極、發射極一正偏電壓,使得三極管Q2飽和導通,從而使得三極管Q1發射極、基極得到正偏電壓,三極管Q10飽和導通,為后面的通話及撥號電路供電。當掛機時,相應的檢測電路識別后不為三極管Q2基極、發射極提供正偏電壓,三極管Q2截止,從而使三極管Q1處于關斷狀態。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當處于掛機狀態時,三極管Q1的基極、集電極間長期有約48V的電壓差(響鈴狀態有超過100V的可能),會吸附灰塵,受潮時將等效接入一漏電電阻R,將三極管Q1的基極與集電極接通,此時三極管Q1發射極的48V電壓通過R3會給發射極與基極之間加上一正偏電壓,從而使得三極管導通,導致電話機自動取線。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所提及到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三極管封裝改良結構,在三極管引腳間距固定的情況下通過變更腳序,降低三極管基極與集電極之間漏電導致三極管自動導通的概率,能有效提高三極管的安全系數。
一種三極管封裝改良結構,包括主體及并排露出于主體同一側面的三根引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極管的封裝腳序為基極、發射極、集電極。
所述三極管改善后基極、發射極或發射極、集電極引腳間縱使存在漏電,其漏電程度也對電子開關電路無影響,同時因降低三極管基極與集電極之間漏電導致三極管自動導通的概率,使得電子開關電路更加安全可靠。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三極管引腳的裸露部分之間設有絕緣隔層,以達到絕緣、防潮的目的。所述的絕緣隔層可為設有絕緣膠套或填充絕緣硅膠。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電話機電子開關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三極管封裝腳序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三極管封裝腳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電子開關電路,包括三極管Q1與三極管Q2,其中三極管Q1為PNP型,三極管Q2為NPN型。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輸入端,集電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輸出端,基極與三極管Q2的集電極電連接;所述三極管Q2的基極為電子開關電路的控制端,發射極接地。其中,三極管Q1的基極與集電極之間由于灰塵與受潮的影響相當于接入一電阻R,容易造成漏電。同理,三極管Q2的基極與集電極之間也存在漏電的問題。
如圖2所示,現有三極管封裝結構,包括主體及并排露出于主體同一側面的三根引腳,所述三極管的封裝腳序為發射極E、基極B、集電極C。
如圖3所示,本發明之三極管,包括主體及并排露出于主體同一側面的三根引腳,所述三極管的封裝腳序為基極B、發射極E、集電極C。
作為上述方案的另一種改進,所述三極管引腳的裸露部分之間設有絕緣隔層,以達到絕緣、防潮的目的。所述的絕緣隔層可為設有絕緣膠套或填充絕緣硅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819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換卷料裝置
- 下一篇:新能源儲能電感調節、扎帶扎剪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