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食品安全檢測儀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17113.3 | 申請日: | 2012-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5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蔣鵬;柴俊沙;王敏;王建中;薛安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5/00 | 分類號: | G01N35/00;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食品安全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嵌入式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食品安全檢測儀。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食品貿易不斷地發展,一個地區的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有可能擴散到周邊地區,甚至全球。在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三氯氰胺”事件、“蘇丹紅一號”事件、“毒奶粉事件”多次在媒體上曝光。涉及到因食品添加違禁物質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發展已刻不容緩。比色法是常用的食品安全檢測方法,傳統的比色法通過比較有色物質溶液顏色深度來確定待測組分含量,只能做到定性判斷而無法做到定量分析。利用比色法建立起來的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已被廣泛使用,但這種設備功耗大,體積大不適合隨身攜帶,大多采用人工采樣后實驗室測量的方式,難以滿足實時在線檢測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目前大型食品安全檢測儀功耗較大,精度相對較低而且不適合現場使用,而傳統的比色法不利于定量分析有害物質含量等不足而提出了一種便攜式食品安全檢測儀。
本發明包括電源管理模塊、通訊模塊、外部存儲模塊、信號采集模塊外部光源模塊輸入輸出模塊以及控制器。各模塊均采用現有成熟技術,其中,電源管理模塊包括以LM2596S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和以LM1117-3.3為核心的3.3V電壓轉換電路,通訊模塊包括RS232接口、JTAG接口和USB接口,輸入輸出模塊包括矩陣鍵盤和LCD接口,以LM2596S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為通訊模塊中的RS232電路、外部光源模塊和以LM1117-3.3為核心的3.3V電壓轉換電路提供5V電壓;以LM1117-3.3為核心的3.3V電壓轉換電路為控制器模塊、外部存儲模塊、信號采集模塊、輸入輸出模塊以及通訊模塊中的JTAG接口和USB接口提供3.3V電壓。控制器中保存驅動外部光源模塊所需要的電壓值,控制器根據輸入輸出模塊的選擇,利用控制器內部D/A模塊輸出外部光源所需要的電壓,外部光源發出的光經過處理后射入信號采集模塊,信號采集模塊將光信號轉化為電壓信號,經過控制器內部?A/D模塊轉換為數字信號,在控制器內進行處理,得出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輸入輸出模塊顯示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并將檢測結果在外部存儲模塊中保存。其中通訊模塊中的RS232接口JTAG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與外部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
5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一電感L1和穩壓二極管D1,電容C1的正極與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的1引腳和12V電源連接,電容C1的負極、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的3引腳、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的5引腳、穩壓二極管D1的陽極和第二電容C2的負極接地,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的4引腳、電感L1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正極與電壓輸出端VDD5.0連接。電源管理芯片U1LM2596S的2引腳、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和二極管D1的陰極相連。
3.3V電壓轉換電路包括第二十六電容C26、第二十七電容C27、電源管理芯片LM1117、二十八電容C28、二十九電容C29和發光二極管DS10,第二十六電容C26的一端與VDD5.0電壓輸出端、第二十七電容C27的正極和電源管理芯片LM1117的3引腳連接,第二十六電容C26的另一端和二十七電容C27的負極、電源管理芯片LM1117的1引腳、二十八電容C28的負極、二十九電容C29的一端和發光二極管DS10的陰極連接并接地,電源管理芯片LM1117的2引腳與二十八電容C28的正極、二十九電容C29的另一端、發光二極管DS10的陽極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71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