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離心壓縮機及包含該離心壓縮機的制冷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6954.2 | 申請日: | 2012-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6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治平;鐘瑞興;蔣楠;謝蓉;蔣彩云;傅鵬;閆秀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063 | 分類號: | F04D29/063;F04D29/0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余剛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離心 壓縮機 包含 制冷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調節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離心壓縮機及包含該離心壓縮機的制冷設備。
背景技術
在直聯變頻離心壓縮機中,由于取消齒輪增速結構,所有軸向力、徑向力全作用于電機前后兩軸承,軸承所承受負荷相對于帶齒輪增速結構的軸承負荷大得多。因此,軸承的供油、潤滑顯得更加重要。
常規離心壓縮機的滑動軸承采用周向供油或軸向供油方式,通過中間主供油槽向兩端供油,對于帶推力結構的軸承,潤滑油經過徑向部分后進入推力結構,對推力面形成降溫和潤滑作用。在壓縮機的運作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狀況,例如壓縮機因掉電而突然停止時,潤滑油液就無法進入軸承,為軸承提供潤滑作用。此時,軸瓦與軸頸之間的潤滑油量過小,難以維持軸瓦與軸頸之間形成動壓潤滑所需的壓力和油量,因而油膜形成的動壓力下降,達不到設計點要求。由于油膜動壓不夠,軸瓦和軸承之間摩擦作用力會增大,使軸瓦溫度過高而出現燒瓦現象,最終導致軸承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離心壓縮機及包含該離心壓縮機的制冷設備,能夠為離心壓縮機提供應急油液,從而避免離心壓縮機由于油液過少而出現燒瓦現象,提高離心壓縮機的運行可靠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離心壓縮機,包括轉子和套設在轉子上的軸承組件,轉子包括與軸承組件的軸向承力面配合的推力面,至少一個推力面上設置有蓄油槽,蓄油槽與軸承組件的軸向承力面上的供油通道相連通。
進一步地,蓄油槽的底部為內凹弧形。
進一步地,蓄油槽的外邊緣設置有從蓄油槽延伸至推力面外周緣的卸油槽。
進一步地,卸油槽為V型槽或者U型槽。
進一步地,蓄油槽沿轉子的徑向外延方向深度遞減。
進一步地,蓄油槽有多個,并在推力面上沿轉子的周向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地,軸承組件包括前軸承和后軸承,后軸承的第一端外設置有推力盤,推力盤固定連接在轉子上,推力面包括轉子推力面和推力盤推力面,前軸承設置在兩個轉子推力面之間,后軸承的軸向承力面與推力盤推力面配合。
進一步地,前軸承包括前軸承軸瓦和前軸承軸瓦定位件,前軸承軸瓦的外周壁設置有前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前軸承軸瓦還包括前軸承徑向供油通道和分別設置在前軸承徑向供油通道兩側的前軸承第一側向供油通道和前軸承第二側向供油通道,前軸承徑向供油通道從前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沿徑向方向貫穿前軸承軸瓦,前軸承第一側向供油通道從前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延伸至前軸承軸瓦的第一端端面,前軸承第二側向供油通道從前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延伸至前軸承軸瓦的第二端端面。
進一步地,前軸承軸瓦還包括設置在前軸承徑向供油通道的出口位置的前軸承周向供油槽以及沿前軸承周向供油槽兩端軸向延伸的前軸承軸向供油槽,前軸承軸向供油槽與轉子配合,前軸承軸向供油槽兩端設置有與轉子推力面上的蓄油槽連通的第一過油槽,轉子上還包括周向設置并與第一過油槽配合的分油槽。
進一步地,后軸承包括后軸承軸瓦和后軸承軸瓦定位件,后軸承軸瓦定位件的內周壁設置有后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后軸承軸瓦包括后軸承徑向供油通道和后軸承側向供油通道,后軸承側向供油通道與后軸承并聯供油分配槽連通,沿后軸承軸瓦的軸向方向水平延伸,并連通至推力盤推力面上的蓄油槽。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冷設備,包括離心壓縮機,該離心壓縮機為上述的離心壓縮機。
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離心壓縮機包括轉子和套設在轉子上的軸承組件,轉子包括與軸承組件的軸向承力面配合的推力面,至少一個推力面上設置有蓄油槽,蓄油槽與軸承組件的軸向承力面上的供油通道相連通。通過在轉子的推力面上設置蓄油槽,當離心壓縮機正常運轉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部分潤滑油經過供油通道進入蓄油槽內蓄積,使蓄油槽實現動態蓄油,保持軸承穩定工作所需的油量。當離心壓縮機因掉電或者其他意外情況而突然停止時,蓄油槽內的潤滑油慢慢卸放,并回流至軸承與轉子的結合位置,為軸承提供應急潤滑,使軸承不至于因為軸瓦溫度過高而出現燒瓦現象,對軸承形成有效保護,提高壓縮機運行的可靠性,提高軸承的安全性。
蓄油槽的外邊緣設置有從蓄油槽延伸至推力面外周緣的卸油槽,能夠在軸承工作過程中對進入蓄油槽內的潤滑油進行調節,使蓄油槽內的潤滑油能夠保持形成動壓潤滑所需的合適壓力和油量,保證軸承的運行質量。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695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鈀/鉑混合配體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車輛平臺水平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