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手持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6710.4 | 申請日: | 201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0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光;區宗源;張立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陳小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持 電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持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震動提示功能的手持式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無線移動通訊等各項應用的快速發展,使用觸控面板做為使用者指令輸入界面的手持電子裝置,如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將手機或平板電腦結合震動機制,并在來電時提供震動提示,或者使用者通過觸控面板進行操作時提供觸覺反饋效果,為目前手持式電子裝置常見的特點之一。
市面上常見手持電子裝置的震動機制常使用偏心馬達(Eccentric?motor)帶動機殼或主板來達成。然而,采用偏心馬達作為震動源,除了需占用手持電子裝置內部配置空間外,還需要將偏心馬達周圍凈空,以預留偏心馬達時的擺蕩空間或避免電子元件因距離馬達過近而受損。因此,對于講求輕薄短小化的手持電子裝置而言,偏心馬達的擺放空間以及擺放位置,往往成為結構設計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可提供更立體且多樣化的震動提示效果,且還可取代傳統偏心馬達做為震動提示來源,以省去偏心馬達擺放空間進而增加設計彈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其包括一下殼體、一上殼體、一觸控面板、一顯示模塊、一隔板、多個定位柱、多個第一緩沖件以及一致動件。上殼體配置于下殼體上方且與下殼體相分離,且上殼體具有一第一開口。觸控面板配置于第一開口,并且連接上殼體。顯示模塊配置于上殼體內并且連接下殼體,顯示模塊與上殼體相分離,且第一開口暴露出部分顯示模塊。隔板配置于顯示模塊與下殼體之間,隔板連接上殼體并且具有多個定位孔。定位柱分別位于定位孔內并且連接顯示模塊。第一緩沖件分別位于定位孔內,并且承靠于相應的定位柱與定位孔之間。致動件設置于顯示模塊與上殼體之間,用以帶動上殼體產生相對于顯示模塊與下殼體的一位移。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A及圖1B分別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背視及前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沿I-I’線的剖視圖;
圖4為圖3在定位柱與第一緩沖件的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連接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的致動件設置于上殼體與顯示模塊之間的放大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的致動件通電后彎曲帶動上殼體與顯示模塊產生相對位移示意圖;
圖7為圖6B的局部結構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手持電子裝置
110:下殼體
120:上殼體
122:第一開口
130:觸控面板
140:顯示模塊
142:框架
142a:底部
144:顯示面板
150:隔板
152:定位孔
160:定位柱
170:第一緩沖件
172:墊圈
174:凹槽
180:致動件
190:鎖固件
191:頭部
192:螺釘
194:墊片
194a:貫孔
198:第二緩沖件
200:上模塊
300:下模塊
400:手持電子裝置
420:上殼體
424:斜面
426a:第三夾持部
440:顯示模塊
446a:第一夾持部
446b:第二夾持部
480:致動件
L:位移
L1:第一位移分量
L2:第二位移分量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67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液位自動檢測裝置
- 下一篇:智能水文遙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