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獲得海上多纜拖纜地震采集全單纜單源地震剖面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6570.0 | 申請日: | 201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7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董鳳樹;全海燕;辜利民;齊濤;羅敏學;昌松;景月紅;羅軍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劉天語;張少宏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獲得 海上 多纜拖纜 地震 采集 全單纜單 源地 剖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上地震勘探技術,具體是一種獲得海上多纜拖纜地震采集全單纜單源地震剖面的方法。
背景技術
海上拖纜勘探地震數據采集,是由勘探船拖帶的氣槍激發,由內置于勘探船拖帶的電纜中的檢波器接收,由船載儀器記錄,由配置于電纜系統、震源系統和勘探船上的定位設備進行實時定位的地震勘探數據采集方式。用于質量控制的地震數據處理也在勘探船上進行。特點之一是檢波器與震源一起移動,每炮的資料都是用相同的檢波器接收,相同的一套定位系統定位,因此許多質量問題都是對應于確定電纜而持續存在的。于是,單條纜的疊加地震剖面在行業內的采集質量控制過程中被廣泛利用。震源、檢波器和電纜的相對關系如圖1所示。
目前,海上拖纜地震采集都使用制作單纜單震源的地震剖面實施地震資料采集質量控制。業內在三維拖纜采集過程中制作單纜單源疊加剖面的做法如下:
選定一條電纜和一個震源,抽選出所選震源激發、所選電纜接收的地震數據。根據設計的檢波點和震源的幾何相對關系以及各激發點之間的設計相對關系計算激發點和檢波點相對于一個臨時選定原點的一維坐標。并計算源-檢中心點的坐標。
對地震數據進行常規的預處理,然后基于選取的數據進行二維的速度分析,利用速度分析獲得的速度,對數據進行動校正。
根據計算獲得的源-檢中心點坐標進行共中心點疊加,疊加后每一共中心點的時序數據縱向排列,不同共中心點的數據橫向排列,進行顯示繪圖,就得到了選定單纜單源的基于假的定位數據的二維疊加剖面。根據這種剖面,可以直觀分析缺炮造成的資料缺失,電纜故障對資料的影響,噪音的影響效果,資料的整體符合性,以及進行多種意外情況的發現。
上述單纜二維剖面都是用定義名義的假觀測系統的方法所獲得的,是基于假定位信息的二維剖面。這些剖面不反映采集過程中的真實導航數據,起不到對導航數據監控的作用,另外由于非真實的定位數據,也影響了剖面對地震數據和纜的質量狀態反應的可靠性。同時,所提取的速度資料也不具有真實坐標,使用價值有限。由于定義觀測系統與真實導航數據存在差異,疊加精度得不到真實定位數據的保證,導航數據的正確性無法得到檢驗和驗證,疊加處理步驟中產生的速度數據沒有真實的(全工區統一表示的)空間位置信息。處理工作量大,容易產生失誤,處理流程的自動化程度較低。
綜合導航技術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聲學測量網絡,羅經設備,再根據測量原理、動力學和統計處理來實時獲得激發點、檢波點位置等信息并進行后期處理的技術。
綜合導航技術是海上拖纜地震采集的常規必備技術。導航數據在拖纜地震采集的成果資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成果處理必須利用。ION等公司綜合導航技術已實現了近實時的導航數據處理,可用于地震資料處理的導航數據可幾乎與地震數據同步獲得。然而,在地震數據的質量控制階段,單纜單源疊加剖面的制作沒有利用導航數據,這是因為利用導航數據后,如圖2所示,實際的中心點會從設計的共中心點處偏離出來并分散開,單纜的中心點分布就會形成如圖3所的形式,按照公知技術抽取的任何一條疊加剖面都不會包含一條纜的所有數據,并且剖面上出現空缺。
發明目的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更好地反映特定電纜特定震源的地震數據的質量和面貌以及受環境的影響,或者能更全面連續地反映特定電纜一條航線中所接收的特定震源所激發的全部數據,并且能反映導航數據的正確性的獲得海上多纜拖纜地震采集全單纜單源地震剖面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步驟實現:
1)按照常規的方式激發和采集地震數據,同時采集導航定位數據。
2)將采集的每條航線的地震數據與導航定位數據合并到工區的一條新線上,整個工區的每一條線采用統一的坐標原點和面元網格。
3)將導航定位數據賦予地震數據;
4)對地震數據進行常規預處理;
5)用以下兩種方式中的一種進行速度分析;
(1)采用速度分析線為直線或彎線的常規三維速度分析,速度分析點選擇為等間隔或不等間隔的;
步驟5)所述的速度分析線選擇在航線中覆蓋次數最高且最均勻的一條縱向直線,或選擇與所要檢查的纜和源的數據的覆蓋擬合最好的一條縱向直線,或選取有利的速度分析點所控制的彎線,利用航線各纜的全部數據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65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