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過飽和下的干道雙向動態協調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4793.3 | 申請日: | 2012-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92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建閩;鄭淑鑒;楊龍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81 | 分類號: | G08G1/08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楊曉松 |
| 地址: | 51064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飽和 干道 雙向 動態 協調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區域交通協調控制,特別涉及過飽和下的干道雙向動態協調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長,個體交通量的增長率顯著高于公共交通量,導致城市道路交通總量顯著增加。承擔交通總量主要份額的干道,因道路空間容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其高峰時段的交通流特性呈現“高密度”、“高流量”特征。而干道交叉口的紅燈信號,作為交通流的外部介入因素,導致交通流間斷特征,形成車輛的交叉口延誤,因此干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低于干道路段的通行能力,成為干道通行能力瓶頸。干道的交通流量過剩與干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足,形成尖銳的供需矛盾,導致干道交叉口群處于過飽和狀態,且過剩交通量即“排隊車隊”周期性的存在。排隊車隊不僅顯著增加干道行程延誤(包括路段延誤和交叉口延誤),甚至引發干道通行能力(包括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損失,在干道通行能力業已不足(即過飽和交通)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劇了過飽和交通的惡化。
國內外學者對干道協調控制做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但其研究的熱點與重點都是未飽和下的協調控制方法,而未飽和下的協調控制方法不適于過飽和下的情況。對于過飽和下的研究雖有一部分的研究,但都沒有提出過飽和情況下的干道動態協調控制方法。因此,過飽和下的干道雙向動態協調控制方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與實際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提出一種過飽和下的干道雙向動態協調控制方法,使得干道交通過飽和條件下也能實現雙向動態協調控制。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過飽和下的干道雙向動態協調控制方法,包括干道主方向協調過程和以干道主方向協調為主的次方向協調過程;
所述干道主方向協調過程包括:
步驟一確定主方向的理想相位差并作為干道相鄰交叉口間的實際相位差,所述主方向的理想相位差需滿足如下條件:
式中:設有兩個相鄰的交叉口i和交叉口i+1,從交叉口i到交叉口i+1為協調方向,φi,i+1(m)表示在過飽和狀態下的第m個周期交叉口i的協調相位與交叉口i+1的協調相位綠燈時間起點的偏移量,τi,i+1(m)表示交叉口i綠燈啟亮時刻排隊車流的第一輛車行駛到交叉口i+1排隊車流最后一輛車的時間,αi+1(m)表示交叉口i+1綠燈啟亮后車流起動波傳遞到排隊車流最后一輛車所用的時間,lveh表示車輛的平均長度,λ表示起動波的速度,qi+1(m)表示第m個周期交叉口i+1綠燈啟亮時刻干道協調主方向進口道的排隊車輛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47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