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光擴散組件的背光源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3368.2 | 申請日: | 2012-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88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曾威揚;江政昇;趙圣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5/08;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 地址: | 210038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擴散 組件 背光源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源模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帶光擴散組件的背光源模組。
背景技術
由于TFT-LCD的制作技術快速的進步,以其具有輕、薄、省電與無輻射等優點,因此使得TFT-LCD廣泛的應用在筆記本電腦、液晶屏幕與電視等產業上,但由于液晶面板并非自發光型顯示設備,故需配合背光源模塊所提供的光源,才可顯示液晶面板所需表現的畫面。圖1為直下式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可知: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膠框1、背板2、反射裝置3、光源4、擴散板5和光學膜片組6,其中背板2位于膠框1的下側并與膠框1構成一個半封閉的腔體,背板2的上側設有反射裝置3,反射裝置3上設有光源4,光源4的上側依次設有擴散板5和光學膜片組6。光源4所發出的光,從擴散板5的入光面入射,藉由擴散板5的擴散粒子改變光的行進方向,在出光面可獲得均勻的面光源,進而供應液晶面板所需。若光源4之間的距離(Pitch)過大,將會在光源4之間造成暗區,產生明暗不均的光學品味不良現象(即Mura現象);雖然縮小光源4之間的距離可改善上述的問題,但背光源模組所使用的光源4數量會因此增加,導致背光源模組不易薄型化等問題;另外擴大光源4與擴散板5之間的間距也可改善上述問題,但會使背光源模組的厚度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出射光分布均勻的帶光擴散組件的背光源模組。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帶光擴散組件的背光源模組,該背光源模組包括膠框、背板、反射裝置、光源、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其中背板位于膠框的下側并與膠框構成一個半封閉的腔體,背板的上側設有反射裝置,反射裝置上設有光源,光源的上側依次設有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所述光源的外側設有放置于反射裝置上的光擴散組件,所述的光擴散組件具有復數表面,光擴散組件包括至少一個可全反射光源的全反射表面、至少一個可透射大角度光線的透射表面和至少一個可全反射大角度入射光的大角度全反射表面。
所述的全反射表面的曲面方程式為
其中:為曲面坐標化后的x坐標;為全反射表面的曲面函數;為的一階微分;為入射光線與全反射表面切線之間的夾角。
所述全反射表面的入射光線與全反射表面切線之間的夾角的大小為25°-45°。
所述的全反射表面位于光擴散組件的上側。
所述的透射表面位于光擴散組件的左側、右側、前側和后側中的至少一側。
所述的大角度全反射表面位于光擴散組件的下側。
所述的大角度全反射表面呈圓弧面或橢圓弧面。
所述的光擴散組件采用透明塑膠制成。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通過在光源上設置一個具有復數表面的光擴散組件,使其對光源發出的光線進行全反射、折射和反射功能以改變光源的發光形式,有效改善光源間距離過大所產生的暗區,提高光源的發光角度進而均勻化與模糊化光源,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現有直下式背光源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全反射表面的曲面關系示意圖;
附圖4為現有技術與本發明的背光亮度分布對比圖,其中圖4(a)為現有技術的背光亮度分布圖;圖4(b)為本發明的背光亮度分布圖。
其中:1—膠框;2—背板;3—反射裝置;4—光源;5—擴散板;6—光學膜片組;7—光擴散組件;71—全反射表面;72—透射表面;73—大角度全反射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33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