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林地人參種植防治病蟲害的土壤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2912.1 | 申請日: | 2012-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0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君;張洪娟;劉子湫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3/00;A01B79/00;A01B79/02;A01B77/00;A01M17/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134200 吉林省***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林地 人參 種植 防治 病蟲害 土壤 管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參種植中的土壤防病蟲害的方法,即非林地人參種植防治病蟲害的土壤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人參(Panax?ginseng?C.A.Mey.)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干燥根,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是名貴中藥材。性味甘、微苦。具有微溫、補氣、生灃安神、益氣等功能。我國人工栽種人參歷史悠久,傳統的人工種植的人參一般稱為“園參”,多在我國吉林省一帶上坡上栽種,采取仿生態的伐林栽植。但由于傳統的毀林栽參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嚴重影響了生態和社會健康、有序、高效、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非林地人參種植是一種改變傳統人參種植模式的新型種植模式,將人參種植由林下山地轉移至非林平地,主要以前茬作物為玉米或大豆的農田為主,從土地選擇、土壤檢測、土壤改良到改良土壤所用肥料的選擇施用,再到各生產環節關鍵技術的應用,直至人參作貨等,都嚴格按照中藥材GAP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及標準的生產操作規程進行,通過建立標準操作規程和跟蹤記錄,每個步驟做到量化考核,追蹤溯源,嚴控各環節,確保非林地人參的生產質量安全。現在國家非常重視中藥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中藥產業化,現代化建設,為振興吉林省人參這一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非林地人參種植,提供優質好參是迫在眉睫,如何改進農田種植人參非常有必要。
相對于傳統人參種植所采用的林地而言,非林地人參種植所采用的土地坡度低于45°,如農田地、撂荒地等,稱為非林地。人參侵染性病害有50余種,非侵染性病害8種。產區主要人參病害約20余種,這些為害根部的病原微生物多為土壤習宿性、非專化型的寄生。加之人參在一地要連續種植3年以上,更利于病原物的積累,造成病害日益猖撅。特別是由致病菌引起的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黑斑病等土傳病害,在當代農業上被稱之為農作物“癌癥”。病害發生時人參植株瘦弱、葉片黃化、開花延遲等癥狀,嚴重影響人參的生長和產量。對人參產生影響的病害有相當一部分是土傳病害,由于人參是多年生藥物,在同一地點的連續種植更以造成病原物的積累。這些病害如果發病,會對人參的正常生長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適合規范化種植、抑制病原菌的產生和繁殖、土壤改良效果更好、有利于人參種植的非林地人參種植防治病蟲害的土壤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非林地人參種植防治病蟲害的土壤管理方法,其包括:
(1)紫外線殺菌: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對黑色休閑土地進行旋翻,翻地5-15次,7-8月間,高溫期多翻地,每次翻地深度為0.10-1.0m,優選45cm,后一次與前一次翻地的方向要形成一定的角度,翻地間隔2-3日;
(2)調節土壤pH值,抑制病原菌繁殖:
根據土壤檢測結果確定施用量;
a.過酸性土壤用生石灰調節pH值:
①pH在4.0-4.2之間,石灰施用量為170-200kg/畝;
②pH在4.2-4.8之間,石灰施用量為100-170kg/畝;
③pH在4.8-5.3之間,石灰施用量為80-100kg/畝;
b.堿性土壤用腐殖質調節pH值:
堿性土壤改良可以采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其目的是增加土壤中腐殖質的含量,從而酸化土壤;
①干秸稈還田用量為:
pH在7.0-7.2之間,干秸稈還田量為350-500kg/畝;
pH在7.2-7.5之間,干秸稈還田量為500-700kg/畝;
pH在7.5-7.8之間,干秸稈還田量為700-1000kg/畝;
或:
②青稞期秸稈還田用量為:
pH在7.0-7.2之間,鮮秸稈還田量為6-8噸/畝;
pH在7.2-7.5之間,鮮秸稈還田量為8-11噸/畝;
pH在7.5-7.8之間,鮮秸稈還田量為11-14噸/畝;
或:
③直接施用自產有機肥(或市面購買):
pH在7.0-7.2之間,有機肥施用量為2-3噸/畝;
pH在7.2-7.5之間,有機肥施用量為3-5噸/畝;
pH在7.5-7.8之間,有機肥施用量為5-8噸/畝;
(3)有機肥、微生物菌劑的施用:
a、旋地后施用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進行土壤改良;
b、在播種前兩周,施入微生物菌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29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