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盤形滾刀刀圈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2327.1 | 申請日: | 2012-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7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謝俊杰;馬紹宏;鄧小和;唐歡;謝幸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鉆石鉆掘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24 | 分類號: | C22C38/24;C22C33/04;C21D8/00;C21D9/2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永星專利商標事務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詠;林毓俊 |
| 地址: | 412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盤形滾 刀刀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盤形滾刀刀圈,其成分與質量百分比分別為:C??0.46~0.56%,Si?0.80~1.20%,Mn?0.20~0.65%,Cr?5.00~5.80%,Mo?1.15~1.55%,V?0.85~1.40%,Fe?余量;雜質P≤0.02%,S≤0.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盤形滾刀刀圈整體硬度HRC55~6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依次包括原料電爐冶煉,電渣重熔,預鍛,模鍛,緩冷,退火,粗加工獲得盤形滾刀刀圈粗坯,刀圈粗坯再經高溫真空淬火加二次高溫回火,低溫去應力處理,精加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盤形滾刀刀圈工作刃區域HRC55~61,過渡面區域HRC50~57,臺階裝配面區域與內圈HRC44~5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依次包括原料電爐冶煉、電渣重熔,預鍛,模鍛,緩冷,退火,粗加工獲得盤形滾刀刀圈粗坯,刀圈粗坯再經高溫真空淬火加二次高溫回火,中頻感應回火處理,低溫去應力處理,精加工。
6.根據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藝為:以60~80℃/h的速度升溫,到890±10℃時保溫5~6?h,以40~60℃/h速度冷卻到750±10℃,再保溫4?h,然后以40~60℃/h速度冷卻到500℃,出爐空冷;所述退火后刀圈粗坯硬度<HB?230。
7.根據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真空淬火加二次高溫回火工藝為:首先將刀圈粗坯以<200℃/h速度從室溫加熱至700℃,保溫2h,再將刀圈粗坯以<180℃/h速度加熱至870℃,保溫1.5h,接著繼續升溫至1050±20℃保溫1h,真空淬火,冷卻至60℃以下;然后在540±20℃進行第一次回火,保溫3h;再在525±20℃進行第二次回火,保溫2h。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頻感應回火處理是將高溫真空淬火加二次高溫回火后的刀圈粗坯安置于中頻感應加熱機的回轉平臺上,采用U型感應線圈并調整線圈相對刀圈的工作刃區域、過渡面區域、臺階裝配面區域與內圈的分布密度,對刀圈的工作刃區域、過渡面區域、臺階裝配面區域與內圈進行回旋感應加熱,使刀圈的硬度呈梯度分布。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U型感應線圈相對工作刃區域、過渡面區域、臺階裝配面區域與內圈的分布密度為依次遞增,所述刀圈的硬度從工作刃、過渡面、臺階裝配面及內圈呈遞減的梯度分布。
10.1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盤形滾刀刀圈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應加熱控制刀臺階圈溫度650±20℃,加熱時間50~60分鐘,隨后在220±20℃溫度下去應力回火4~6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鉆石鉆掘工具有限公司,未經株洲鉆石鉆掘工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232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劍桿織機V型鋼筘
- 下一篇:一種織機三重織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