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機體脈沖試驗用模擬缸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9873.X | 申請日: | 201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9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郭磊;閆善恒;魏赤民;鐘力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艷榮 |
| 地址: | 25000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機體 脈沖 試驗 模擬 缸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動機機體脈沖試驗用模擬缸蓋。
技術背景
發動機機體脈沖試驗是用于檢測機體液壓疲勞強度,試驗中,采用模擬的缸蓋、活塞、連桿和曲軸(直軸)與缸套、機體、曲軸箱進行裝配。缸套設置在機體中,缸蓋與機體連接固定,缸蓋與缸套之間加密封墊密封。機體液壓脈沖試驗設備就是一種直接考核發動機機體的強度的試驗設施,它不需要發動機的實際點火運行來產生加載壓力,壓力加載介質一般采用耐壓耐磨耐高溫的液壓油,通過高壓力的液壓油加載在模擬活塞連桿上,將加載壓力傳遞到曲軸箱上。
在機體疲勞試驗中,加載壓力為2倍的實際發動機爆發壓力,因此對于加載到活塞頂部的高壓油來說,在較長的試驗周期和較大的試驗頻率中,為保證加載到機體上的壓力穩定性和一致性,密封問題成為機體疲勞試驗中不可避免而且是較難控制的關鍵所在。因為在試驗過程中一旦高壓油泄露,不但不能保證最終加載到機體上的壓力大小,也會為試驗設備本身造成相應的危險性。
對高壓油的密封控制主要在缸蓋和機體的結合面,機體試驗采取模擬的缸蓋,保證部件的可靠性和加工的簡單化,模擬缸蓋在設計加工過程中,必須考慮和機體上平面甚至缸套上平面的密封性,保證在50MPa的高壓力下不會泄露。由于缸內壓力過高,缸體、缸蓋及缸墊的第一密封面不能滿足如此高的壓力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更好的與缸套密封的發動機機體脈沖試驗用模擬缸蓋,使其能防止加載的高壓油泄露。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缸蓋主體和至少一個用于插入缸套的鑲嵌塊體,所有鑲嵌塊體均固定在缸蓋主體的一個平面側面上,鑲嵌塊體和缸蓋主體上設有貫通鑲嵌塊體和缸蓋主體的液壓油加載孔,鑲嵌塊體上用于與缸套接觸的面上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密封環槽,缸蓋主體上設有用于連接機體的連接結構。
為了使缸蓋主體與鑲嵌塊體固定可靠,所述的缸蓋主體與鑲嵌塊體通過螺栓連接,缸蓋主體與鑲嵌塊體之間設有定位銷。
所述的鑲嵌塊體和缸蓋主體之間設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鑲嵌塊體上圍繞液壓油加載孔的密封沉孔中。
為了適于與現有常用發動機的機體和缸套的安裝,所述的缸蓋主體為長方形板體,鑲嵌塊體為圓柱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試驗時,高壓油在缸套內,鑲嵌塊體與缸套之間為一級密封,缸蓋主體與缸套之間為二級密封,當高壓油從鑲嵌塊體與缸套之間泄出后,泄出后的油壓必然降到很低,很難突破缸蓋主體和缸套之間的密封,密封效果好,能防止加載的高壓油泄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件1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件2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缸蓋主體,2、鑲嵌塊體,?3、螺栓孔,4、螺栓,5、液壓油加載孔,6、定位銷孔,7、螺紋孔,8、密封沉孔,9、定位銷孔,10、螺栓孔,11、密封環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述的發動機機體脈沖試驗用模擬缸蓋,包括缸蓋主體1和兩個用于插入缸套的鑲嵌塊體2。
如圖2缸蓋主體1為長方形板體,如圖3所示,鑲嵌塊體2為圓柱體。
兩個鑲嵌塊體2均固定在缸蓋主體1的平面底面上,鑲嵌塊體2和缸蓋主體1上設有貫通鑲嵌塊體2和缸蓋主體1的液壓油加載孔5,鑲嵌塊體2上液壓油加載孔5鄰近缸蓋主體1的一端設有密封沉孔8,密封沉孔8內設有密封圈,鑲嵌塊體2的圓柱面上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密封環槽11。
缸蓋主體1與鑲嵌塊體2通過螺栓4連接,鑲嵌塊體2上設有螺栓孔10,缸蓋主體1上設有螺紋孔7,螺栓4穿過螺栓孔10與螺紋孔7連接,缸蓋主體1與鑲嵌塊體2之間設有定位銷,缸蓋主體1上設有定位銷孔6,鑲嵌塊體2上設有定位銷孔9,定位銷插在定位銷孔6和定位銷孔9。
缸蓋主體1上設有用于連接機體的螺栓孔3。
使用方法:試驗前,在兩個鑲嵌塊體2的密封環槽11均套上密封圈,將兩個鑲嵌塊體2各插入一個缸套中,使鑲嵌塊體2與缸套密封連接,再將缸蓋主體1壓在缸套和機體上,將缸蓋主體1與機體螺栓連接,即可進行試驗,一次可檢測兩個缸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987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