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近場通信的連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9765.2 | 申請日: | 201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03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塚進;成瀨哲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移動通信日本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B5/02 | 分類號: | H04B5/02;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付建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近場 通信 連接 方法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美國臨時專利申請61/435,964的在前申請日的權益,通過引用將該該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當與能夠執行近場通信的無線通信裝置執行近場通信時的近場通信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近來,例如,蜂窩電話、平板便攜式信息終端、便攜式游戲機等通常設置有稱作WiFi(注冊商標)的無線LAN功能和例如藍牙(注冊商標)通信功能的近場通信功能。
例如,在具有無線LAN功能的無線通信終端與無線LAN接入點進行配對的情況下,無線通信終端首先搜索并列出能夠使用無線LAN執行無線通信的接入點。當在該接入點列表中存在已經完成了關于其的認證密鑰設置等的接入點的情況下,無線通信終端于是與該接入點進行配對。另一方面,當在接入點列表中沒有已經進行了關于其的認證密鑰設置的接入點的情況下,無線通信終端例如在內部顯示器等上顯示接入點列表,并且提示用戶選擇期望的接入點。另外,無線通信終端請求用戶針對選擇的接入點輸入認證密鑰,并且在用戶輸入了正確認證密鑰的情況下,與該接入點的配對完成。這樣,無線通信終端能夠使用無線LAN與該接入點進行通信。
要注意,作為迄今已經用于近場無線通信的配對方法,例如,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布No.2010-56642(下文中,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加速度傳感器配對系統,其中,當執行將第一終端和第二終端保持在一起并且移動或振動它們的操作時,基于來自這些操作的終端的移動路徑信息,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進行配對。也就是說,對于在專利文獻1中描述的加速度傳感器配對系統,第一終端基于當用戶使終端振動時由加速度傳感器檢測到的加速度信息,計算指示在終端振動的情況下的振動移動路徑的移動路徑信息。類似地,第二終端計算移動路徑信息,其中,當由用戶執行輸入操作以使得第二終端與第一終端的振動協同振動時,對終端的輸入操作被表達為輸入坐標的移動路徑。該加速度傳感器配對系統將由第一終端計算的移動路徑信息與由第二終端計算的移動路徑信息進行比較,并且當它們近似匹配時,將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配對在一起。
另外,作為迄今用于近場無線通信的配對方法,例如,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布No.2007-243977(下文中,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子相機與通信終端之間的無線LAN的連接目的地選擇方法。也就是說,對于在專利文獻2中描述的無線LAN連接目的地選擇方法,當進入互通信范圍時,電子相機與通信終端彼此識別。隨后,電子相機針對通信終端以固定間隔使蜂鳴器發聲,并且如果接收到蜂鳴器聲音,則通信終端向電子相機發送指示已經接收到蜂鳴器聲音的信息。另外,電子相機發送指示已經從通信終端接收到蜂鳴器聲音并且進行了確認的“蜂鳴器應答”。在接收到蜂鳴器應答后,通信終端允許與電子相機進行LAN連接。
此外,非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碰撞要進行配對的終端與終端的方法,其中,基于碰撞的位置信息和時刻執行配對。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PTL1]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布No.2010-56642(圖10)
[PTL2]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布No.2007-243977(圖8)
[非專利文獻]
[NPL1]互聯網<URL:http://bu.mp/>,2010年10月19日搜索
發明內容
現在,上述的近場無線通信配對方法都是用于進行一對一配對的方法。因此,在實現一對多近場無線通信的情況下,一對一配對工作必須重復多次。換言之,迄今的配對方法不能夠一次完成一對多連接的配對。在例如無線LAN的情況下,在該網絡上需要服務器,并且例如通過在本地將無線通信終端進行彼此連接不能夠完成配對。
鑒于這種當前狀態完成了本發明,并且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近場無線通信的連接方法,其中,能夠近場無線通信的期望無線通信裝置能夠容易地進行配對并且能夠近似同時完成一對多配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移動通信日本株式會社,未經索尼移動通信日本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97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金屬帶材加工線的表面制備單元
- 下一篇:傳感器封裝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