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小區協作場景中減小反饋量的方法和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9063.4 | 申請日: | 2012-01-12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4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發明(設計)人: | 張天魁;曾志民;趙文秀;黃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區 協作 場景 減小 反饋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多小區協作場景中門限自適應調整的減小反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小區協作場景中,在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TI)內系統為每個終端設定一個信干噪比(SINR)反饋門限值,只有終端的后驗信干噪比(Post-SINR)大于本TTI反饋門限值的終端向基站反饋后驗信道質量指示(Post-CQI);并且終端的反饋門限值根據本調整周期內的反饋情況和調度情況進行自適應的調整;當終端連續多次被調度,那么提高該終端的反饋門限值,以減小該終端被調度的概率;反之如果該終端連續多次沒有反饋,那么減小該終端的反饋門限值,以提高該終端的反饋并參與調度的概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協作終端和非協作終端設定不同的初始反饋門限值,協作終端的初始反饋門限值小于非協作終端的初始反饋門限值,以使協作終端的被調度的概率變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終端的初始反饋門限值是指終端接入網絡時由基站通知到終端,或者終端經過一個調整周期后自動恢復為初始反饋門限值。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門限自適應調整的方法為:
終端的反饋門限值表達式為:γ=γ0+Δγ,其中,γ表示本TTI反饋門限值,γ0表示初始反饋門限值,Δγ表示門限調整步長;若終端在此刻之前已經有N(N≥1)個TTI沒有反饋,則將Δγ置為負數,降低反饋門限值;若終端在此刻之前已經有N(N≥1)個TTI被調度,則將Δγ置為正數,提高反饋門限值。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饋門限調整步長Δγ的變化方法為:若某終端在此刻之前已連續N(N≥1)次沒有反饋信息,則開始調整門限,使門限減小α×Δγ;相反,若某終端連續被調度N(N≥1)次,則需要開始提高門限,使門限增大β×Δγ。其中,α和β隨N的增大而增大;若Δγ為線性值,則Δγ與α或β是乘的關系;若Δγ為dB值,則是加的關系。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ost-SINR計算方法為:?終端k的Post-SINR可以表示為:其中,Hj,k表示基站j到終端k的信道矩陣,wj表示基站j采用的碼字,?表示基站i采用的碼字屬于基站j采用的碼字wj的(best?companion?indicator)BCI碼字序列,M表示協作基站,C表示網絡內所有基站,δ2表示噪聲功率。
7.一種多小區場景中門限自適應調整的反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基站和終端;其中,
所述基站,用于為協作終端和非協作終端分別設定初始反饋門限值,并發送給各終端;
所述終端,只有當其Post-SINR大于本TTI反饋門限值的終端才需要向基站反饋Post-CQI,并且反饋門限值根據本調整周期內的反饋情況和調度情況進行自適應的調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反饋門限值僅僅由基站決定,當終端接入網絡時由基站發送初始反饋門限值給終端。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終端連續多次被調度,那么提高該終端的反饋門限值,以減小該終端被調度的概率;反之如果該終端連續多次沒有反饋,那么減小該終端的反饋門限值,以提高該終端的反饋并參與調度的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906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