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8194.0 | 申請日: | 2012-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8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成亮;趙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K7/02 | 分類號: | G01K7/02;G01K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擠壓 模具 溫度場 測試 裝置 | ||
1.一種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雙層組合凹模、退料器、若干臺階式熱電偶、數據采集單元和數據處理單元,其中:雙層組合凹模和退料器分別固定設置于模座上,若干臺階式熱電偶分別固定設置于雙層組合凹模和退料器上的預留孔中并分別與數據采集單元相連,數據采集單元與數據處理單元相連并傳輸金屬擠壓過程中的溫度數據并獲得擠壓模具溫度場分布及變化情況;
所述的雙層組合凹模包括:凹模內圈及凹模外圈;
所述的退料器包括相互固定連接上部和下部,其中:退料器上部和退料器下部分別對稱設有8個不同深度的豎直盲孔及8個豎直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豎直盲孔的內徑為1mm;所述的不同深度是指:8個豎直盲孔的內底與退料器上部的上端面,即頂面的距離分別為1mm、2mm、4mm或8mm,每兩個豎直盲孔深度相同且深度與距離軸心距離呈反比;所述的豎直通孔直徑2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退料器上部的下端面,即底面刻有用于布置熱電偶的引線的十字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模內圈的兩側端面設有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9個軸向盲孔,凹模內圈的內部等角度均勻分布有12組且每組3個徑向盲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徑向盲孔在高度方向上分布在待測材料的主要變形區內,即在凹模內圈高度的1/4至1/2區域內,以保證監測金屬擠壓變形過程中模具溫度的變化。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軸向盲孔的內徑為1mm且深度分別為1mm、2mm或10mm,且以循環周期性設置;所述的徑向盲孔的孔底距離凹模內圈的內壁分別為1mm、2mm、5mm或10mm,且以循環周期性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徑向盲孔的與內圈中心軸的夾角,即斜度為55°~75°,內徑為2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模外圈設有與凹模內圈的徑向盲孔相對應的通孔,通孔的斜度與徑向盲孔的斜度一致,通孔的內徑為4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溫度場的測試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數據采集單元為具有多個數據采集通道的一塊通用數據采集卡或多塊并聯的通用數據采集卡;所述的數據處理單元通過數據處理程序對所采集數據進行實時處理。
10.一種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測試裝置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利用N型熱電偶校準K型熱電偶,對K型熱電偶進行篩選,并進行相應的冷端補償;
2)將所述的特殊結構的雙層組合凹模和退料器,安裝在模座上;
3)將熱電偶插入到雙層組合凹模、退料器上的預留孔中并固定,并與數據采集單元相連;
4)在壓力機上實現金屬擠壓過程,并通過數據采集單元監測該過程中模具的溫度數據;
5)數據采集單元將數據傳輸到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程序存儲并分析,進而獲得擠壓模具溫度場分布及變化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819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輻照后核燃料芯體電鏡樣品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多花型自然纖維提花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