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7898.6 | 申請日: | 201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1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君;劉子湫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134200 吉林省***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林地 人參 種植 土壤改良 方法 | ||
1.一種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土地休閑1~2年;
b、休閑期間每年進行多次犁地。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犁地深度50~60cm。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休閑期間每年至少需要犁地15次以上。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翻地結束后間隔3天再進行下一次犁地作業。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犁地后將直徑在7~8cm以上的石頭撿出。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用纖維含量較高的有機肥料,或在6~7月間采集闊葉樹葉,均勻的施入土壤中后犁地,或用稻草或小麥秸稈;或在黃熟期將禾本科作物旋耕3~4次,犁入土壤內。小麥、玉米等具有較強的吸肥能力,對肥沃地還有脫肥作用。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土地旋耕一遍后施用殺蟲劑與硼鋅肥,采用毒土法揚撒15%樂斯本顆粒殺蟲劑,每畝地用藥量1.5kg。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對過肥地需要休閑2年,是進行50cm以上深耕處理,或在土壤表面均勻鋪撒含粘土25~40%赤黃色的壤土,或種植吸肥能力較強的玉米、高粱作物,待秸稈黃熟后進行旋耕處理,埋入土內。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貧瘠地需要休閑2年,是在休閑期內施入青草或大豆粕,再進行旋耕處理,或者在秋天播種小麥,于翌年6月中旬進行旋耕,將青稞翻入土內并反復旋耕。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林地人參種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人參栽培的土地周邊及中間部位建排水通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89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鈷鉻鉬合金自熔性粉末
- 下一篇:打印機的進卡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