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類具有軸手性的缺電子雙膦配體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210007619.6 | 申請日: | 2012-01-11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48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發明(設計)人: | 周永貴;張德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07F9/50 | 分類號: | C07F9/50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馬馳 |
地址: | 116023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類 具有 手性 缺電 子雙膦配體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類缺電子軸手性雙膦配體,其特征在于:其是具有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
R1和R2分別為芳基或C1-C10烷基,所述芳基為苯基或C1-C10的烷基、甲氧基、鹵素中一種或多種的取代苯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膦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雙膦配體是:外消旋聯苯雙膦配體(±)-(6,6’-二三氟甲氧基苯基)-2,2’-雙(二烴基磷化物);或左旋聯苯雙膦配體(S)-(6,6’-二三氟甲氧基苯基)-2,2’-雙(二烴基磷化物);或右旋聯苯雙膦配體(R)-(6,6’-二三氟甲氧基苯基)-2,2’-雙(二烴基磷化物)。
3.一種權利要求1或2所述雙膦配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
X為鹵素;
Oxidant(I)為氧化劑(I),為雙氧水或氧氣;
R1和R2分別為芳基或C1-C10烷基,所述芳基為苯基或C1-C10的烷基、甲氧基、鹵素中一種或多種的取代苯基;
R3Li為有機含氮鋰試劑;
Oxidant(II)為含三價鐵或二價銅的氧化劑(II);
反應步驟為:
a)在有機溶劑中,加入金屬鎂和碘晶體,然后加入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1,0~100℃反應0.2-10小時后制得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的格式試劑;-30~30℃下向格式試劑中緩慢加入二烴基膦鹵化物,0~40℃反應0.2-10小時;然后-30~30℃向體系中緩慢加入醇類有機溶劑,0~40℃反應0.2-2小時;-30~30℃下向該體系逐滴加入氧化劑(I),0~40℃反應0.2-10小時后分離得到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氧化物2;
其中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有機溶劑的摩爾比為1∶1~1∶150;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金屬鎂的摩爾比為1∶1~1∶5;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碘晶體的摩爾比為1∶0.01~1∶1;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二烴基膦鹵化物的摩爾比為1∶1~1∶5;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醇類有機溶劑的摩爾比為1∶1~1∶150;3-三氟甲氧基苯基鹵化物與氧化劑(I)的摩爾比為1∶1~1∶100;
b)將步驟a得到的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氧化物2加入到鋰試劑中;-100~25℃反應0.2-10小時后,將反應體系轉入到含有氧化劑(II)的有機溶劑中,或將含有氧化劑(II)的有機溶劑轉移到反應體系中;-100~25℃反應1-10小時,分離得到聯苯膦氧化合物rac-3;
其中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氧化物與鋰試劑的摩爾比為1∶1~1∶2;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氧化物與氧化劑(II)的摩爾比為1∶1~1∶100;3-三氟甲氧基苯基膦氧化物與有機溶劑的摩爾比為1∶1~1∶150;
c)將步驟b得到的聯苯膦氧化合物rac-3溶于有機溶劑中,加入手性酸拆分劑,攪拌0.1-10分鐘后,有白色固體生成,過濾,得到聯苯膦氧化合物的手性酸鹽;
其中聯苯膦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的摩爾比為1∶1~1∶150;聯苯膦氧化合物與手性酸拆分劑的摩爾比1∶1~1∶2;
d)將步驟c得到聯苯膦氧化合物的手性酸鹽,用堿解析后分離得到光學純的聯苯膦氧化合物(S)-4或(R)-4;
其中聯苯膦氧化合物的手性酸鹽與堿的摩爾比為1∶1~1∶100;
e)將步驟d得到的光學純的聯苯膦氧化合物(S)-4或(R)-4,在氮氣保護下,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加入叔胺,-30~30℃下向體系中加入HSiCl3,50~150℃反應2-30h后,得到軸手性雙膦配體(S)-L和(R)-L;
其中光學純的聯苯膦氧化合物(S)-4或(R)-4與有機溶劑的摩爾比為1∶1~1∶150;光學純的聯苯膦氧化合物(S)-4或(R)-4與叔胺的摩爾比為1∶1~1∶30;光學純的聯苯膦氧化合物(S)-4或(R)-4與HSiCl3的摩爾比為1∶1~1∶3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溶劑為四氫呋喃,乙醚,1,4-二氧六環,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腈,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醇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61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件內腔鍍膜工藝
- 下一篇:高韌性黑色阻燃聚酰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