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射器以及信號傳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7560.0 | 申請日: | 201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2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國豪;盧彥碩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6 | 分類號: | H04L1/06;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慧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于淼;張一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射器 以及 信號 傳送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信號傳送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使用上述信號傳送方法的發射器,以減緩頻譜增生(spectral?re-growth)。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通訊系統中,由于發射器路徑的非線性特性,使得頻譜增生可能出現在發射器內功率放大器的輸出信號上。當發射器的要求輸出功率增加,頻譜增生會變為更加嚴重。頻譜增生的出現導致在輸出上的頻譜違反了發射器的規格要求。由于頻譜增生的問題,使得發射器的傳送品質可能因此而不合格。
因此,期望提出一種解決方式,其能減緩在發射器的輸出上的頻譜增生。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發射器以及信號傳送方法,用以解決上述發射器的頻譜增生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射器,其包括塑形單元以及數模轉換器。塑形單元對一數字信號進行數字塑形。數模轉換器將塑形后的數字信號轉換為一模擬信號。塑形單元藉由減少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的邊緣的能量,以降低發生在數模轉換器之后模擬信號的頻譜增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塑形單元包括濾波器。此濾波器藉由其頻率響應來減少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的邊緣的能量。該數字信號系以正交分頻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或互補碼鍵控(complementary?code?keying,CCK)來調變的信號。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塑形單元包括基帶源。在逆向快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操作之前,基帶源調整在帶內部分中數字信號的復數子載波的權重,以減少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的邊緣的能量。數字信號系由基帶源以正交分頻復用(OFDM)來調變的信號。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信號傳送方法。此信號傳送方法包括藉由減少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的邊緣的能量來對數字信號進行數字塑形;以及將塑形后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此信號傳送方法藉由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的邊緣的能量,以降低發生在塑形后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之后模擬信號的頻譜增生。
上述的發射器以及信號傳送方法,能夠減緩在發射器的輸出上的頻譜增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在具有數字塑形操作下由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以及在不具有任何數字塑形操作下由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圖1的發射器,在分別具有數字塑形操作下與不具有數字塑形操作下濾波器的頻率響應的示意圖;
圖4A為當數字信號是以互補碼鍵控來調變的信號時,在不具有任何數字塑形操作下,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圖4B為根據圖1的發射器,當數字信號是以CCK來調變的信號時,在具有由塑形單元所執行的數字塑形操作下,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發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根據圖5的發射器,在數字信號的頻譜中帶內部分,數字信號的子載波的權重調整示意圖;
圖7A為在不具有任何數字塑形操作下,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圖7B為根據圖5的發射器,在具有由塑形單元所執行的數字塑形操作下,功率放大器所放大的模擬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發明說明書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的組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可理解,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組件。本說明書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詞在本說明書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于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連接于該第二裝置,或通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5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信裝置和提供多待機模式的方法
- 下一篇:組合的力和接近感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