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7410.X | 申請日: | 2012-01-11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0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發明(設計)人: | 劉相法;王濤;聶金鳳;李鵬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主分類號: | C22C21/00 | 分類號: | C22C21/00;C22C1/03;C22C1/10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緒銀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間 合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金屬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細化鋁以及鋁合金晶粒的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鋁及其合金應用日益廣泛,人們對其組織與性能改善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鋁合金組織進行細化處理可以顯著改進其力學性能。目前,工業生產中主要是通過添加生核劑的方法細化晶粒。常用的生核劑有鋁-鈦-硼、鋁-鈦-碳中間合金等。其中,鋁-鈦-硼中間合金在鋁加工業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由于該中間合金中的TiB2粒子會在熔體中聚集,會引起某些產品的質量問題;同時,在含Zr、Cr、Mn等元素的鋁合金中,會出現“中毒”現象,使得合金失去細化效果。隨后,人們發現鋁-鈦-碳中間合金中TiC粒子不存在明顯的聚集傾向,從而可以克服鋁-鈦-硼中間合金的缺點。但是,鋁-鈦-碳中間合金中的形核粒子TiC在鋁熔體中是不穩定的,容易與鋁反應生成Al4C3,從而導致細化效果表現出明顯的衰退,這制約了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文獻200810139856.1的中國專利報道一種鋁-鈦-碳-硼-氮中間合金及其制備方法,該中間合金中的TiC粒子由于摻雜了硼原子而結構穩定性得到提高。該專利提出采用鋁-硼和鋁-碳中間合金等作為生產原料,不僅成本高,而且其中夾雜物含量高,從而影響了最終產品的潔凈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細化鋁及其合金的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并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環境友好、成本低、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含有鋁、鈦、碳、硼元素,其特征是它還含有鐵元素,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分別為:鋁85.00%-95.00%,鈦1.00%-10.00%,鐵0.10%-6.50%,碳0.01%-1.00%,硼0.01%-1.00%;該中間合金中彌散分布著微米和亞微米級的TiB2以及TiC粒子,粒子數量多,硼和碳是以鐵-硼-碳中間合金的形式加入的,這種以鐵合金為載體加入的硼和碳具有較高的活性,它們可以分別摻雜到TiC以及TiB2空位中,形成TiCyBx和TiB2-xCy粒子,促進這些粒子的結構穩定性和形核活性。另外,鐵在鋁熔體中改善TiC粒子的生長環境,使其形貌和晶體取向發生改變,從而促進其異質形核作用。
上述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按以下質量百分比準備好所需原料:1.00%-10.00%純鈦、0.20%-10.00%鐵-硼-碳中間合金、0.01%~1.00%石墨,余為純鋁;所用鐵-硼-碳中間合金中硼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5.00%-40.00%,碳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50%-10.00%。
(2)將稱好的純鋁置于感應爐中熔化并升溫至850-1300℃,分別加入純鈦、鐵-硼-碳中間合金和石墨,在此溫度下保溫并攪拌5-30分鐘后澆注成錠或制成線材。
用該方法制備的鋁-鈦-鐵-碳-硼中間合金中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分別為:鋁85.00%-95.00%,鈦1.00%-10.00%,鐵0.10%-6.50%,碳0.01%-1.00%,硼0.01%-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41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