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結構及其測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7367.7 | 申請日: | 201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90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華;張衛青;周再發;劉海韻;蔣明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04 | 分類號: | 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晶 斷裂強度 在線 測試 結構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測試單元、第二測試單元、第三測試單元和絕緣襯底,所述第一測試單元、第二測試單元和第三測試單元設置在絕緣襯底上;
所述第一測試單元包括第一對固定錨區(C-C)、第一獨立錨區(D)、第一多晶硅接觸塊(101)、第一多晶硅指針(102)和第一多晶硅膨脹條(103),其中:第一對固定錨區(C-C)和第一獨立錨區(D)分別固定在絕緣襯底上,第一多晶硅膨脹條(10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對固定錨區(C-C)上,第一多晶硅指針(10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多晶硅膨脹條(103)中間,另一端懸空,第一多晶硅接觸塊(101)位于第一多晶硅指針(102)的懸空端且固定在第一獨立錨區(D)上,第一多晶硅接觸塊(101)、第一多晶硅指針(102)和第一多晶硅膨脹條(103)分別懸空;
第二測試單元包括第二對固定錨區(E-E)、第二獨立錨區(F)、第二多晶硅接觸塊(201)、第二多晶硅指針(202)和第二多晶硅膨脹條(203),其中:第二對固定錨區(E-E)和第二獨立錨區(F)分別固定在絕緣襯底上,第二多晶硅膨脹條(20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二對固定錨區(E-E)上,第二多晶硅指針(20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多晶硅膨脹條(203)中間,另一端懸空,第二多晶硅接觸塊(201)位于第二多晶硅指針(202)的懸空端且固定在第二獨立錨區(F)上,第二多晶硅接觸塊(201)、第二多晶硅指針(202)和第二多晶硅膨脹條(203)分別懸空,第一多晶硅指針(102)比第二多晶硅指針(202)短;
第三測試單元包括第三對固定錨區(G-G)、第三獨立錨區(H)、多晶硅驅動梁(301)和多晶硅斷裂條(302);其中:第三對固定錨區(G-G)和第三獨立錨區(H)分別固定在絕緣襯底上,多晶硅驅動梁(30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三對固定錨區(G-G)上,多晶硅斷裂條(302)的一端固定在多晶硅驅動梁(301)的中間,另一端固定在第三獨立錨區(H),多晶硅驅動梁(301)和多晶硅斷裂條(302)分別懸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晶硅膨脹條(103)包括第一左支條(104)和第一右支條(105),第一左支條(104)和第一右支條(105)的一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對固定錨區(C-C)上,另一端相互搭接,第一右支條(105)位于第一左支條(104)之上,第一左支條(104)和第一右支條(105)上分別設有第一狹長部位(106),第一多晶硅指針(102)固定在第一左支條(104)和第一右支條(105)搭接處,第一多晶硅接觸塊(101)位于第一多晶硅指針(102)的左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晶硅膨脹條(203)包括第二左支條(204)和第二右支條(205),第二左支條(204)和第二右支條(205)的一端分別固定在第二對固定錨區(E-E)上,另一端相互搭接,第二右支條(205)位于第二左支條(204)之上,第二左支條(204)和第二右支條(205)上分別設有第二狹長部位(206),第二多晶硅指針(202)固定在第二左支條(204)和第二右支條(205)搭接處,第二多晶硅接觸塊(201)位于第二多晶硅指針(202)的左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驅動梁(301)的兩端為驅動臂(303),驅動臂(303)分別與第三對固定錨區(G-G)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晶硅斷裂強度的在線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測量室溫下第一左支條(104)和第一右支條(105)上第一狹長部位(106)的總電阻值RA,測量室溫下多晶硅驅動梁(301)兩端驅動臂(303)的總電阻值RB,測量室溫下第一對固定錨區(C-C)之間的電阻值RC,測量室溫下第三對固定錨區(G-G)之間的電阻值RE,
(2)對第一測試單元:在第一對固定錨區(C-C)之間施加電流,當左側的固定錨區和第一獨立錨區(D)之間的電阻由無窮大變為有限值,記錄此時第一對固定錨區(C-C)之間的電阻值RCT,
同理,測量第二對固定錨區(E-E)之間的電阻值RDT;
(3)對第三測試單元:在第三對固定錨區(G-G)之間施加電流,當其中任意一個固定錨區和第三獨立錨區(H)之間的電阻由有限值變為無窮大時,記錄此時第三對固定錨區(G-G)之間的電阻值RET;
(4)計算多晶硅的斷裂應變εE,
其中:x,y根據下面的公式求解得到,
x+y=kC
λx+λ2y=kD
L1是第二多晶硅指針(202)的長度,L2是第一多晶硅指針(102)的長度,L3是第一左支條(104)上第一狹長部位(106)的長度,L4是第一多晶硅指針(102)和第一多晶硅接觸塊(101)的水平距離,L5是第一多晶硅指針(102)的旋轉中心點(107)和第一右支條(105)上第一狹長部位(106)的水平中心線之間的垂直距離;
(5)計算多晶硅的斷裂強度σBS:
σBS=EBSεE
EBS是多晶硅發生斷裂時的楊氏模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367.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