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有側向二氟類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6955.9 | 申請日: | 201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34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建華;華瑞茂;郭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5/18 | 分類號: | C07C25/18;C07C17/269;C07D319/06;C07D309/04;C07D405/10;C07D239/26;C07D213/26;C09K19/30;C09K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05009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有 側向 二氟類 液晶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技術領域,涉及含有側向二氟類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不斷地發展,液晶顯示器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于人們對文字和圖像顯示數量和質量上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液晶顯示器的工作液(混配液晶)的物理性質和光電技術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低粘度、可用于多路驅動、響應速度快、驅動電壓低、具有較高的介電各向異性、適宜的折射率各向異性、良好的化學和光學穩定性以及良好的電壓保持率的新型液晶是未來開發改進的方向。
液晶顯示器是利用液晶材料的介電各向異性和光學各向異性的特性來實現顯示功能的。傳統的TN-TFT以及IPS模式均采用正介電各向異性的液晶材料,為了滿足Δε>0的要求,一般是在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上引入強極性的基團,比如氰基,氟原子,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等;而VA-TFT模式要求所采用的液晶材料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即Δε<0,這就需要在分子的短軸方向,即分子的側向上引入強極性的基團。含有側向氰基的液晶化合物雖然負介電各向異性較大,但其電阻率低,而側向氟原子取代的液晶化合物電阻率高,并具有較大的介電各向異性,可滿足VA-TFT模式的要求。
近幾年,含氟的液晶材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向列相液晶材料的開發都是以含氟化合物作為主要的組成組分,應用于TN-LCD、STN-LCD、PDLC、LCOS背投中,尤其在TFT-LCD顯示模式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組分。
故為了獲得性能更加優良的液晶材料,開發含芳環側向含氟的新型液晶化合物是液晶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液晶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可使液晶具有低粘度、高電荷保持率、高穩定性等顯著的優點。尤其是當分子中的環己基與二氟苯相連時,該類液晶分子的粘度更低、電荷保持度更高、性能更優越。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含有側向二氟類液晶化合物,以改進傳統的液晶分子性能。將兩個含有側向二氟的棒狀分子通過碳鏈或含有氧原子的碳鏈連接,使分子形狀發生轉變,形成具有V形,U形,Z形,香蕉形,線形等不同形狀的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有側向二氟類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本發明提供的含有側向二氟類液晶化合物,其結構通式如式I所示,
式I
所述式I中,RA為R1-(Z1-A1-Z2)x-;RB為-(Z3-A2-Z4)y-R2;
其中,R1和R2均選自氫、氟、氯、氰基、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烷基、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烷氧基、碳原子總數為2-25的直鏈烯烴基、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烷基,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烷氧基和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2-25的直鏈烯烴基中的任意一種;
Z1、Z2、Z3和Z4均選自單鍵、-O-、-OCO-、-COO-、-CO-、-CH2O-、-OCH2-、-CF2O-、-OCF2-、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直鏈烷基、碳原子總數為2-25的直鏈烯基、碳原子總數為2-25的直鏈炔基、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直鏈烷基、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2-25的烯基和氟代的碳原子總數為1-25的直鏈炔基中的至少一種;
A1和A2均選自單鍵、1,4-環己基、1,4-苯基、2,5-嘧啶基、2,5-吡啶基、2,5-四氫-2H-吡喃基、1,3-二噁烷-2,5-基、1,2,4-噁二唑-3,5-基、氟代的1,4-環己基、氟代的1,4-苯基和氟代的吡喃環二基中的至少一種;
n為1-4的整數;
x和y均為0-3的整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未經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95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