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引器頭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6819.X | 申請日: | 201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68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武韶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韶蘊 |
| 主分類號: | A61M27/00 | 分類號: | A61M27/00;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引器頭,尤其涉及一種手術中的吸引器頭。
背景技術
外科手術中病人會有出血。為了吸取這些積血以暴露出更好的手術視野,一般需要用吸引器把血吸走。
臨床上常用的吸引器由內管和外管和負壓連接頭組成。外管末端封閉,有網狀孔1(如圖1)。內管2、上固定器3和負壓連接頭4連為一體(如圖2)。外管通過上固定器固定在內管上,不可移動。外管上孔的位置、大小不會變化。外管與內管間有間隙,可容許液體的自由流動。液體可從外管的網狀孔1進入內外管間間隙,再進入內管腔2,通過負壓連接頭,流向吸引器的負壓產生端(如圖3)。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容許液體流入內管腔,但人體組織不會被吸入內管腔。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網孔高度是固定的,但液面是變化的。隨著液體被吸走,液平面會下降。當部分網孔露出液面時,會造成內管負壓減少,吸引效率下降。
目前的發明設計都沒有很好解決這一點。如CN01216062.8,去除了外套筒的同時,也丟掉了只吸液,不吸組織的優勢。又如CN96208369.0,雖然增加了調解負壓的手段,但仍無法解決隨液面變化,調解氣孔的問題。
最后,上述設計均為直型設計,握持端在負壓連接頭處。當手術切口很小時,握持端在手術切口正上方。握持在負壓連接頭處的手會遮擋術者的視野,造成不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中存在的間題與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吸引器頭。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吸引器頭,包括:
內管、外管、限位器和負壓連接器,所述內管和外管緊密相貼,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內管的上端與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負壓連接器連接;且在內/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設置有一個開孔;所述內/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開孔;外管通過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內管的外部并與內管緊密相貼,而且在內管外限定水平高度為0.1-40cm之間環繞內管作旋轉運動,一個管的多個開孔隨著旋轉角度的變化依次與所述另一個管的開孔重合。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外管不再固定在內管上,而是采用上下限位器的方式防止外管從內管上滑脫,賦予了外管在一定范圍內相對內管自由位移的功能,使得內外管的開孔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意愿重疊或分開。又由于內外管間沒有了間隙,當內外管開孔重疊時,液體只能經外管開孔、內管開孔直接進入內管腔;當內外管開孔分開時,從外管開孔處進入的液體被內管外壁擋住,不能留入內管腔內,相當于關閉內管開孔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外管設計結構圖;
圖2是現有技術內管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內管和外管固定使用結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外管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內管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內管和外管結合使用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二外管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二內管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二內管和外管結合使用時外管的兩個孔與內管孔重合的結構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二外管一個下端孔與內管孔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三外管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三內管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三內管和外管結合使用時外管大孔與內管的上端孔重合,內管下端孔被外管壁封堵住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三外管大孔與內管下端孔重合,內管上端孔被外管壁封堵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包括內管、外管、限位器和負壓連接器,所述內管和外管緊密相貼,所述限位器包括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所述內管的上端與所述上限位器和所述負壓連接器連接;且在內/外管其中之一的下端管壁上設置有一個開孔;所述內/外管的另一管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開孔;外管通過所述上限位器和下限位器限定在所述內管的外部并與內管緊密相貼,而且在內管外限定水平高度為0.1-40cm之間環繞內管作旋轉運動,一個管的多個開孔隨著旋轉角度的變化依次與所述另一個管的開孔重合。
實施例1
內外管相對上下位移:隨著液平面的下降,外管向下移動,遮擋住內管高于液面的孔,有效避免了吸引效力的下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韶蘊,未經武韶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8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