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及畜污物廢水一體處理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6796.2 | 申請日: | 2012-01-10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1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發明(設計)人: | 張列平;王選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凱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蕓;林輝輪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污物 綜合 處理 方法 廢水 一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物處理方法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畜牧養殖業中,由豬、牛、禽類等動物排泄產生的污物及廢水屬于高濃度有機污水,其具有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多且水量波動大的特點。若這些廢棄物集中排放或處理不當,不僅造成可利用資源的大量流失,降低經濟效益,而且給農業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
現有技術處理糞污的方法,通常是依次采用過濾、沉淀、固液分離、生化處理等過程,最終降低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氨氮(NH3-N)等含量,以達到《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規定的標準。
請參閱2007年第一期《中國奶?!分?9~51頁,《畜牧場污水處理簡易工藝探究》一文,文章編號:1004-4264(2007)01-0049-03,公開了一種處理固液分離以后污水的工藝,采用厭氧處理法、耗氧氧處理法,以及水生植物塘處理程序,通過積水池、固液分離池、水解酸化池、厭氧池、曝氣池以及相配套的沉淀池、水生植物塘、人工濕地,使得污水得到較好的凈化,具體情況如下:
a、首先通過積水池、固液分離池及水解酸化池進行固液分離處理;
實現過濾、沉淀以及固液分離,污物中的CODcr可去除60%、BOD5可去除50%、SS可去除60%;
b、通過厭氧池進行厭氧處理;
在厭氧池內,污水中的有機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NH3-N、H2、CO等氣體,并經脫硫等處理后作為能源利用。
c、通過曝氣池進行好氧處理;
在曝氧池內進行增氧處理,使污水與空氣充分接觸,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在上一級沒有能夠分解的有機物在好氧環境中得到進一步分解,進一步促進厭氧發酵后的污水的充分氧化,并促使好氧微生物進一步消耗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
d、通過水生植物塘、人工濕地等進行后期處理;
植物本身能吸收污水中的營養物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污水得以凈化,同時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制造的氧氣通過根系給污水增氧供微生物呼吸,根系微生物區系及酶還能降解、礦化有機物。
另外,污水中SS被截留,使得污水經過水生植物塘后水質明顯變清。
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采用上述方法處理后的污水中,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物的含量仍然較高,雖能滿足排放標準,但仍不足以滿足回收利用的需求;
2、由于畜牧業中,牲畜飼料的添加劑中含有Cu、Zn等重金屬污染物,經上述方法處理后的污水,仍然含有較多的重金屬污染物;
3、采用上述方法處理后的污水,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的含量仍然較高,排入河流或自然界中會造成水源污染,容易形成瘟疫。
4、固液分離及厭氧處理后的固體污物,通常由于缺少烘干設備、燃料成本高的原因,將本可烘干作為廢料的固體糞料直接排放,利用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凈化效果好、污染物含量少的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
進一步的,提供一種能大幅降低豬污物廢水中重金屬、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含量的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
更進一步的,提供一種充分利用厭氧處理及固體污物的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凈化效果好、污染物含量少的畜污物廢水一體處理裝置;
進一步的,提供一種能大幅降低豬污物廢水中重金屬、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含量的畜污物廢水一體處理裝置;
更進一步的,提供一種充分利用厭氧處理形成的可燃氣體、及畜禽固體污物的畜污物廢水一體處理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畜污物的綜合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豬的固體糞污和液體糞污收集于厭氧池內進行厭氧處理;
b、將厭氧處理后的固體糞污和液體糞污進入曝氧池中,進行有氧處理;
c、將有氧處理后的固體糞污和液體糞污進行沉降,并進行渣液分離;
d、將渣液分離后的液體糞污進入電解池,進行電解,電解后的液體糞污進行沉降并過濾;
f、將渣液分離后的固體糞污進行壓濾;
g、將壓濾后的固體糞污通入流化床進行烘干,所述流化床與厭氧池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凱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凱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7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