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導流葉片的分段式蝸殼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6737.5 | 申請日: | 2012-01-11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21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發明(設計)人: | 王航;王艷霞;袁道軍;朱智富;李永泰;宋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F01D25/24 | 分類號: | F01D25/24;F01D17/16;F02B37/24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導流 葉片 段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段式蝸殼,具體地說是一種通過不同流道單獨工作和共同工作來滿足發動機各工況性能要求的帶導流葉片的分段式蝸殼,屬于內燃機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排放法規的日益嚴格,人們對能夠兼顧發動機全工況性能的增壓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因能有效控制發動機的排氣壓力,可使增壓器和發動機在各個工況下實現良好的性能匹配,成為了研發的重點。但在實際應用中,采用可變截面增壓器的發動機的低速扭矩有較大提高,存在的問題是,發動機的進排氣負壓差很高,泵氣損失過高,導致發動機低速工況油耗量偏高。專利CN101694166A公開了一種雙層流道變截面渦輪機控制裝置,該結構包括渦輪殼,渦輪殼內設有內外兩個進氣流道,發動機中高工況下,該裝置通過閥門控制機構調節閥門的開度來調節進入蝸殼進氣外流道的進氣量,實現了變截面的功能。但該結構在發動機高速工況下的增壓比提高受限。?
因此,希望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帶導流葉片的分段式蝸殼,來滿足發動機全工況范圍內的性能要求,提高發動機低速工況的進氣量,降低發動機低速遲滯性,并能在發動機高速工況下,有效利用發動機的排氣能量,提高發動機的進氣量并有效提高增壓比。?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針對可變截面增壓器的局限性,提供一種能夠有效解決發動機低速工況時增壓器的遲滯性,并能提高發動機高速工況時的增壓比,滿足發動機全工況范圍內的增壓要求的帶導流葉片的分段式蝸殼。?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導流葉片的分段式蝸殼,包括渦輪蝸殼;
所述渦輪蝸殼內設有蝸殼進氣流道及蝸殼擴壓通道,所述渦輪蝸殼上分別設有與蝸殼進氣流道連通的蝸殼進氣口和與蝸殼擴壓通道連通的蝸殼出氣口;
所述蝸殼進氣流道內設有左側氣動隔板和右側氣動隔板;
所述左側氣動隔板和右側氣動隔板將蝸殼進氣流道間隔成為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蝸殼進氣內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
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靠近蝸殼進氣口處的位置分別設有進氣調節控制裝置。
以下是本發明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進氣調節控制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的進氣口處的進氣調節閥門,所述進氣調節閥門傳動連接有進氣調節控制執行器;
當發動機處于低速工況范圍時,兩個進氣調節閥門同時關閉,即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同時處于關閉狀態;蝸殼進氣內流道單獨處于工作狀態;
當發動機處于中速工況范圍時,安裝在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進氣口處的進氣調節閥門關閉,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處于關閉狀態,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進氣內流道處于工作狀態;
當發動機處于高速工況范圍內時,兩個進氣調節閥門同時打開,蝸殼進氣內流道、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同時處于工作狀態。
進一步改進:?
所述蝸殼進氣內流道的進氣口與蝸殼進氣口相連通,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所述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的進氣口分別與蝸殼進氣內流道的進氣口相連通。
進一步改進: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分別位于蝸殼進氣內流道的兩側且并排平行設置。?
另一種改進:?
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分別位于蝸殼進氣內流道的兩側,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的截面為弧形,其外端延伸至蝸殼進氣內流道的外側。
進一步改進: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的截面積大于所述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的截面積。?
進一步改進:為保證所設計的流道截面符合A/R值的設計要求,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和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的截面積之和是蝸殼進氣內流道的截面積的0.3-1.1倍。?
進一步改進: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及蝸殼進氣內流道靠近蝸殼擴壓通道的位置處分別設有無葉噴嘴。?
進一步改進: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內靠近無葉噴嘴處呈環形均勻設有若干片機翼型氣動式導流葉片。?
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流葉片的一端與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內壁一體鑄造連接,另一端與左側氣動隔板位于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一側的內壁一體鑄造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與蝸殼左側進氣外流道的進氣口之間設有左側外流道控制室;所述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與蝸殼右側進氣外流道的進氣口之間設有右側外流道控制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康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7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