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厭氧布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210006733.7 | 申請日: | 2012-01-11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4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發明(設計)人: | 孫高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格潤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孫高生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厭氧布水器 污水處理 工程 中的 應用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厭氧布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方法,屬于資源與環境污染防治技術水處理工藝領域。
背景技術
污水無害化處置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如何有效地解決是世界各國污水處理行業的一個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而目前,國內外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注重源頭減量的技術研發、突破節能降耗的技術障礙、健全二次污染的防止技術、發展循環利用的運行模型。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何確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的處理、處置方法是擺在每一個業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專家普遍認為,城市污水的處理處置走資源化利用道路,是城市污水最現實可行的處置方式。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處置不當不僅不能充分發揮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作用,也大大弱化了污水處理廠的凈化功能,因此,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套裝備的開發與產業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我國尚缺乏經濟、有效的污水處理處置技術和方法。自2009年,很多投資公司、工程公司、設備公司都在立項、攻關、提出不同的污水處理、處置技術,在眾多的污水處理、處置技術中切實可行的污水處理、處置技術尚屬鳳毛麟角。
發明內容
近年來,我公司通過對污水廠污水處理再利用進行的不斷試驗及研究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同時參考和借鑒國內外相關科研、設計單位及企業在污水處理再利用方面的優秀成果,發明了一種新型厭氧布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厭氧布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方法,屬于資源與環境污染防治技術水處理工藝領域。其主要設備包括:驅動電機3;厭氧反應器7;一種新型一管多孔、均勻布水配水器,其包括:配水器配水外筒1、配水器旋轉筒2、配水器布水管4、配水器進水閥門5、配水器進水管6、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調節裝置8。本發明借助一種新型一管多孔、均勻布水配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運用可以解決厭氧反應器7因布水不均勻而導致的反應速率不高的問題,提高了厭氧反應器7的反應速率;采用一種新型一管多孔、均勻布水配水器的配水方式,既有效解決了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與厭氧生物的高效、充分接觸,提高了接觸率,又滿足了進水和攪拌的同步進行,使厭氧反應器內形成理想的懸浮污泥床,其中配水方式大致可分為:間歇式、連續流、連續與間歇相結合等方式,布水管有一管多孔、一管一孔和分支狀等多種形式;采用驅動電機3與配水器配水外筒1同步運轉避免了配水管線堵塞問題。
本發明的推廣及應用將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工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一種新型厭氧布水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方法示意圖
1.配水器配水外筒;2.配水器旋轉筒;3.驅動電機;4.配水器布水管;5.配水器進水閥門;6.配水器進水管;7.厭氧反應器;8.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調節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如圖1所示先將驅動電機3與配水器配水外筒1、厭氧反應器7配套連接,污水由外部經配水器進水閥門5由配水器進水管6導入,配水器旋轉筒2與厭氧反應器7、驅動電機3同步運轉,以實現進水和攪拌的同步進行,與此同時污水由配水器布水管4實現均勻布水,這樣既有效解決了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與厭氧生物的高效、充分接觸,提高了接觸率,使厭氧反應器內形成理想的懸浮污泥床,又避免了配水管線堵塞問題,提高了厭氧反應器7的反應速率。當厭氧反應器7中的反應液接近飽和狀態時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調節裝置8啟動關閉進水閥門設置,配水器進水閥門5關閉,待此次反應完成后再開啟配水器進水閥門5進行下一次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格潤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孫高生,未經北京格潤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孫高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7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環保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多媒體轉碼方法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