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白皮松育苗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210006420.1 | 申請日: | 2012-01-10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902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0 |
發明(設計)人: | 林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云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肅省***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白皮松 育苗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繁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白皮松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白皮松(Pinus?bungeana),別名白骨松,三針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龍松等,是一種原產于中國東北和中部的松樹。白皮松是生長緩慢的喬木,樹高可達15到25米。白皮松光滑,灰綠色的樹皮逐漸呈圓形脫落,顯示出淺黃色的斑塊,隨著日照會變成黃褐色,紅色,或紫色。白皮松是一種寬闊,有些茂密的喬木,枝條向上大范圍地伸展。白皮松的葉子為針狀,葉鞘脫落,三針一束,表面光滑呈綠色,6-9厘米長,2毫米寬。白皮松的球果呈卵圓形長4-7厘米,直徑3-5厘米,深棕色并有少量種鱗。白皮松的種子6-8毫米長,種翅短,有關節,靠星鴉散播。1831年,德裔俄國人亞歷山大·馮·本格博士(Alexander?von?Bunge)在北京附近的寺廟的樹林中發現了白皮松,并命名。在中國,白皮松被廣泛地栽培于寺廟附近,一些樹木據記載已有1000年以上的樹齡。1846年,白皮松被引進到歐洲和北美洲,在許多植物園中栽培有白皮松,在公園中也可以偶爾見到。白皮松的松果可以入中藥,稱為白松塔,性溫味苦。北京戒臺寺九龍松,位于戒臺寺山門前,樹冠高達18米,有九條銀白色樹干,故名九龍松,據記載是唐代武德年間種植,迄今已有1300余年。北京北海公園白袍將軍,位于團城,兩棵白皮松,樹冠高達30多米,據記載是金代種植,迄今已有800多年。清代乾隆帝曾冊封為白袍將軍。陜西西安溫國寺白虎皮松,相傳植于唐代。山東曲阜顏廟唐代白皮松,相傳植于唐代,被認為是最古的白皮松。白皮松是一種重要的觀賞樹種,主要為其具裝飾性的樹皮而栽培,許多人認為白皮松是所有松樹中最美麗的樹種。但白皮松為一種稀有樹種,所以市場需求特別大,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利用容器育苗的方法,解決常規繁殖技術慢,成活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容器育苗的方法,解決常規繁殖技術慢,成活率低,市場需求大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所述的白皮松容器育苗從苗床土壤準備、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出圃及移植進行繁殖栽培,具有節約種子、管理方便、苗木活力強等優點。
一、選地、整地和作床
育苗地選在排水良好、地勢平坦處,以砂壤土為宜。土壤的pH值在5至7之間。苗床分高床、平床、低床三種,床為:床寬1米至1.2米,長度20米,步道40厘米;床邊用磚塊圍合,高12厘米,磚外壅土后用锨拍實,平整并拍實床面。
二、基質的選擇、處理及裝袋
基質用60%黃心土、30%腐殖質土、10%沙子、過磷酸鈣(每50千克土加1千克)的配方配置。育苗容器多選用蜂窩狀連體無底塑料容器。容器直徑4--12厘米,高12--15厘米。裝袋前,將容器開張鋪于床面,在四個角及四條邊的中心各插入1根0.3厘米粗且表面光滑的細竹棍,將其固定,然后裝滿土。裝土時應使營養袋間緊密排列,并與磚面緊貼,之后用3%硫酸亞鐵溶液消毒,每平方米1.8升。也可以采用過篩的森林土壤做基質。
三、選種、消毒、催芽及播種
秋季采集種子,播前應對種子消毒,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或40%福爾馬林300倍液噴種后覆蓋2小時。種子消毒后要用水清洗。白皮松種子發芽率低,播前必須催芽,一般在播前10至15天進行。可采用“生豆芽”的方法,待種子有1/3以上裂嘴露白即可播種。播種在土壤解凍后進行,一般要地表溫度達到10℃。播種時每袋3至4粒,覆土厚1厘米,播后立即澆水。
四、苗期管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云,未經林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64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纖伸縮跳線存纖盤
- 下一篇:橡膠組合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