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哮喘的藥艾卷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5752.8 | 申請日: | 2012-01-03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25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發明(設計)人: | 劉一儒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6 | 分類號: | A61K36/8966;A61K9/00;A61P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專利事務所 51208 | 代理人: | 陳樹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哮喘 藥艾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灸穴位的方式治療疾病的純中藥制劑,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哮喘的藥艾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以常突然發作,可先有鼻癢、流涕,繼而干咳,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胸部膨滿,肺下界下降,呼吸音延長,可聽到明顯的哮鳴音。如心率明顯增快,出現紫紺和奇脈,常提示病情較嚴重。哮喘發作時間自數小時至數日。哮喘持續時間24小時以上,一般處理不能緩解,稱哮喘持續狀態?;颊弑憩F嚴重呼吸困難、大汗、衰弱,以至呼吸衰竭,須及時搶救;X線肺部檢查正?;虺錃膺^度,可有紋理增粗,有時可見支氣管粘液嵌塞陰影;重癥哮喘發作時可有氧分壓(PaO2)降低,伴二氧化碳分壓(PaCO2)降低,pH正常或稍高,如PaCO2增高,常提示嚴重氣道阻塞和通氣衰竭。
目前,哮喘的治療方法總體上分為兩大類:一是保守治療,二是手術干預。前者包括藥物和康復治療;后者包括多種手術治療方法等。臨床藥物治療主要激素藥和抗生素為主,中醫采用灸穴位和外敷藥物(如毛茛、石龍芮、鐵線蓮、鐵腳威靈仙等組成,名為天灸)加口服中藥進行治療,其目的是消除、減輕和緩解哮喘臨床癥狀。但現有的西藥、中藥包括灸穴位和外敷藥物的療效欠滿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哮喘的藥艾卷,該藥艾卷治療哮喘的療效好,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療成本低。
本發明實現其發明目的,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哮喘的藥艾卷,其原料藥的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
艾絨40~60克、陳皮0.8~1.2克、半夏0.8~1.2克、茯苓0.8~1.2克、法曲0.8~1.2克、蒼術1.15~1.8克、知母1.15~1.8克、折貝母1.15~1.8克、桑皮1.15~1.8克、生麻黃1.15~1.8克。
上述的原料藥的優選重量配比為:
艾絨45~55克、陳皮0.9~1.1克、半夏0.9~1.1克、茯苓0.9~1.1克、法曲0.9~1.1克、蒼術1.2~1.75克、知母1.2~1.75克、折貝母1.2~1.75克、桑皮1.2~1.75克、生麻黃1.2~1.75克。
本發明的第二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上述的治療哮喘的藥艾卷的方法。
本發明實現其第二發明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制備上述的治療哮喘的藥艾卷的方法,其步驟為:
A、將除艾絨以外的所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藥共研成粉末。
B、在長30-36厘米、寬10-15厘米的牛皮紙中部放置草紙,草紙的寬較牛皮紙窄2-4厘米、長度較牛皮紙短2-4厘米;
C、將所述配比的艾絨鋪放在B步驟備好的草紙上,再將A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藥的共研粉末鋪放在艾絨上面;
D、將艾絨和共研粉末的其余原料藥,捏成條形,然后再同外面的兩層紙裹緊卷成條形,兩端用膠水粘貼密封,最后曬干,即得。
本發明的治療哮喘的藥艾卷的使用方法是:
根據病情診斷結果,醫生將0.5厘米厚的姜片貼于選定的穴位;再將藥艾卷的一端點燃,隔姜片的距離約3-5厘米,并隨時調近或調遠距離以病人感覺熱而不燙為宜,進行灸穴位治療。每次灸穴位治療的時間10分鐘左右,灸2個穴位需要換一次姜片;灸穴位治療的次數和頻率由醫生根據病情而定,病程時間長者,可每日灸2次,灸10次為1個療程。
使用本發明的藥艾卷進行灸穴位治療再配合針刺拔罐發泡療法能對哮喘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我國醫學《本草綱目》認為,“脾無留濕不生痰,脾為生痰源?!碧涤伤疂衲鄱?,水濕之成源于脾氣不運。若脾失健運,則聚濕而成痰,痰隨氣升,上犯于心肺,肺失清肅則咳嗽痰多;痰阻氣機,則胸膈脹滿,痰濁犯胃,胃氣上逆,失其和降,則惡心嘔吐;痰為陰邪,陰濁凝聚,阻遏清陽,則眩暈心悸。治宜燥濕化痰,和中降氣。
本發明的藥物組成及配比是根據上述中醫理論,以臨床多年實踐的經驗方為基礎,進行適當篩選而成。藥物組分中以半夏、法曲、蒼術、艾絨、生麻黃為君藥,這些君藥辛溫而性燥,入肺燥濕化痰與止咳,入胃和胃降逆止嘔。藥物中的陳皮、知母、浙貝母具有理氣燥濕,芳香醒脾的功效,以其為臣藥,能助半夏、法曲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化痰亦化,即治痰先治氣。茯苓為佐藥和桑皮為使藥,二者甘淡,甘能運脾,淡能運濕,脾復健運之職,可助“針刺拔罐發泡療法”治療時,深處病邪的未盡之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57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