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SiC襯底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5728.4 | 申請日: | 2012-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25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林安;毛偉;何寒冰;郝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47/02 | 分類號: | H01L47/02 |
| 代理公司: | 陜西電子工業專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華;朱紅星 |
| 地址: |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sic 襯底 赫茲 gan 耿氏二極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基于SiC襯底的以InAlN作為電子發射層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從下到上分別為SiC襯底、AlN成核層、n+GaN歐姆接觸層、電子發射層、n-GaN有源層和n+GaN歐姆接觸層,其特征在于:電子發射層采用In組份為14%~22%的InAlN材料,厚度為80~200nm;SiC襯底上刻蝕有通孔(1),襯底的底部淀積有金屬Ti/Al/Ni/Au,該金屬通過通孔與環形電極(5)相連,形成縱向器件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其特征在于AlN成核層厚度為30~50n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其特征在于n+GaN陰極歐姆接觸層(2)的厚度為0.5~1.5μm,摻雜濃度為1~2×1018cm-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其特征在于n-GaN有源層厚度為0.5~2μm,摻雜濃度為0.5~2×1017cm-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其特征在于n+GaN陽極歐姆接觸層(3)的厚度為100~400nm,摻雜濃度為1~2×1018cm-3。
6.一種基于n型或半絕緣型SiC襯底的太赫茲GaN耿氏二極管的制作方法,按如下過程進行:
(1)在n型或絕緣型SiC基片上采用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淀積MOCVD方法,先外延生長厚度為30~50nm的AlN成核層,再外延生長摻雜濃度為1~2×1018cm-3、厚度為0.5~1.5μm的n+GaN陰極歐姆接觸層;
(2)在陰極歐姆接觸層上利用脈沖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淀積PMOCVD方法,生長厚度為80~200nm,In組份為14%~22%的電子發射層InAlN;
(3)在InAlN電子發射層上利用MOCVD方法,依次外延生長摻雜濃度為0.5~2×1017cm-3、厚度為0.5~2μm的n-GaN有源層和摻雜濃度為1~2×1018cm-3、厚度為100~400nm的n+GaN陽極歐姆接觸層;
(4)在GaN外延層上采用刻蝕技術形成直徑為d大的大圓形臺面,刻蝕深度至SiC襯底上表面,30μm<d大<60μm;
(5)在所述大圓形GaN臺面上繼續采用刻蝕技術,形成耿氏直徑為d小的小圓形有源臺面,刻蝕深度至n+GaN陰極歐姆接觸層,10μm<d小<20μm;
(6)在小圓形有源臺面上和刻蝕露出的n+GaN陰極歐姆接觸層上淀積Ti/Al/Ni/Au多層金屬,經金屬剝離,在小圓形臺面上形成圓形電極(4),即耿氏二極管的陽極,在陰極歐姆接觸層面上形成環形連接電極;
(7)在1000℃的溫度下,通入Ar2,進行時間為50秒鐘的快速熱退火,使n+GaN與小圓形電極金屬和環形連接電極金屬之間形成歐姆接觸;
(8)在步驟(4)中露出的環形SiC襯底背面刻蝕形成n個通孔,n>=1,刻蝕深度至環形連接電極;
(9)在刻蝕形成的SiC通孔以及SiC襯底背面淀積Ti/Al/Ni/Au多層金屬,形成襯底電極10,襯底電極與環形連接電極一起構成耿氏二極管陰極;
(10)采用PECVD在器件正面淀積厚度為200~400nm的SiN鈍化層,并在小圓形臺面開孔9,露出耿氏二極管陽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572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牙種植體
- 下一篇:一種醬鴨制品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