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5370.5 | 申請日: | 2012-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4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孔隨飛;張玉紅;孫愛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德市維豐飼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29/76 | 分類號: | C07C229/76;C07C227/18;A23K1/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余培養 |
| 地址: | 31160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氨酸 絡合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銅絡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動物和人體補銅的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體中的含量為0.0001%,僅次于鐵和鋅而居第三位。銅參與多種酶的組成和活化,如細胞色素氧化酶,尿酸鹽氧化酶,過氧化酶歧化酶等。具有酶活性的銅藍蛋白稱銅蛋白酶,銅藍蛋白能調節血清生物胺,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酶的濃度。參與機體的生物轉化,電子傳遞,氧化還原及組織呼吸。銅還能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參與造血過程,調節體內鐵的吸收,血紅蛋白合成以及形成皮膚、頭發和眼睛的色素,長期使用高劑量的銅會導致動物體內肝臟銅含量的升高。但超過一定水平時則會使大量的銅釋放入血,引起溶血、黃疽甚至死亡,同時還帶來了土壤水質的環境污染問題。各種銅鹽的生物效價不同,對于豬和雞而言,無機銅源中硫酸銅最好,碳酸銅、氧化銅次之。對反芻動物則以氧化銅最好,硫酸銅、碳酸銅次之。有機酸和氨基酸的銅絡合物的生物學效價均比無機銅化合物好,因此研究一種效果好的有機酸和氨基酸的銅絡合物是一項重要的項目之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產品純度高、工藝環保、便于推廣應用的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以甘氨酸和硫酸銅為主要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如下:將甘氨酸加入溶劑中,加熱升溫至45-55℃,攪拌下加入硫酸銅,pH值控制在1-4,再升溫至80℃,保持溫度為80-90℃下,進行絡合反應1.5-2.5小時,絡合反應完成后生成甘氨酸銅絡合物溶液,攪拌冷卻至常溫,析出甘氨酸銅絡合物晶體,過濾,使固液分離,濾液回流重復使用,濾餅進行干燥、粉碎、過篩,得到產品甘氨酸銅絡合物硫酸甘氨酸二水合銅,也可簡稱為甘氨酸銅絡合物或甘氨酸銅。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氨酸和硫酸銅的反應摩爾比為1:0.5-2。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氨酸和硫酸銅的反應摩爾比為1:1。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氨酸加入溶劑中,加熱升溫至50℃。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絡合反應過程中pH值控制在1-4。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絡合反應過程中pH值控制在1.8-3。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絡合反應溫度為85℃。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劑為水或生產甘氨酸銅絡合物得到的濾液,溶劑投入體積為原料甘氨酸質量的1.2-2.5倍。
所述的一種甘氨酸銅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篩20-50目。
本發明的絡合反應方程式如下:
C2H5NO2??+?CuSO4·5H2O???????????????????????????????????????????????????????????[Cu(H2O)?2?(C2H5NO2)?]SO4??+?3H2O
離子方程式如下:
?C2H5NO2???+??Cu2+???+??2H2O???[Cu(H2O)?2?(C2H5NO2)?]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以甘氨酸和硫酸銅為主要原料、水(或濾液)為溶劑,在80-90℃溫度,pH值控制在1-4,反應時間1.5-2.5小時后得到甘氨酸銅絡合物溶液,對甘氨酸銅絡合物溶液采用攪拌冷卻至常溫,甘氨酸銅絡合物晶體析出形成晶體混合溶液,過濾得產品,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工藝簡單且生產周期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德市維豐飼料有限公司,未經建德市維豐飼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53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