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向隔振器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4585.5 | 申請日: | 2012-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7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興法;姜偉偉;徐治洲;杜俊峰;鄒華;劉儒貞;包啟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F15/02 | 分類號: | 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 地址: | 610209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向 隔振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向隔振器結構,適用于動平臺光電設備或雷達設備的減振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光電跟蹤測量設備在運輸過程中能夠安全可靠的工作,很多情況下普遍采用了無角位移減振系統。實驗與實際應用中發現,無角位移減振系統主要采用的平行四邊形結構及直線導桿結構,由于消除配合間隙的難度大,無角位移減振系統很難做到真正的無角位移,且隨著要求的提高,其加工制造難度很大。所以設計出結構緊湊、加工制造難度小、角度方向的位移量可控甚至可實現零位移的無角位移減振系統,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而導向與隔振的集成及導向的無間隙設計,是無角位移減振系統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目前尚未有關于此技術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無角位移減振系統中隔振與導向獨立設計且導向的橫向間隙難以消除與控制的問題,提供一種導向隔振器結構,在保證現有加工技術比較容易實現的前提下,做到了隔振與導向的集成化設計,且導向的橫向間隙可控甚至可實現無間隙設計。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導向隔振器結構,由動子、定子、彈性元件、浮動板、螺紋銷、滾動組件組成;工作狀態下,被隔振器件通過螺釘與動子連接;動子通過彈性元件、浮動板、滾動組件可以相對定子相對移動;浮動板通過對稱分布的螺紋銷與滾動組件連接;定子通過螺釘固定在振動平臺上。
所述動子具有與軸線垂直的、與彈性元件接觸的平面板;動子與彈性元件通過固連或預壓縮等方式保證工作過程中兩者始終接觸;動子具有經精加工的、可作為滾動組件滾道的面。
所述的定子是彈性元件的支撐件;具有經精加工的、可作為滾動組件滾道的面;具有供螺紋銷通過的成對稱分布的槽形通孔,槽形通孔的幾何尺寸和位置根據螺紋銷的直徑大小、隔振器的行程要求確定。
所述的浮動板在使用單個彈性元件時固定在彈性元件的軸向尺寸的中間位置并與軸線垂直;浮動板在使用兩個相同彈性元件時固定兩個彈性元件之間并與軸線垂直;浮動板與彈性元件通過固連或預壓縮等方式保證工作過程中兩者始終接觸。
所述的滾動組件由剛球和隔圈組成,剛球的數量及大小根據振動環境確定;剛球的布局要保證工作過程中剛球不能落入定子的槽形通孔內;隔圈上具有與定子槽形通孔相同分布的供螺紋銷穿過的孔,孔的大略大于螺紋銷的對應尺寸,保證螺紋銷能夠剛好穿過孔。
所述的定子與滾動組件之間,滾動組件與動子之間,通過間隙配合、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控制工作過中隔振器的導向精度及其阻尼。
所述的浮動板在滾動組件純滾動工作的前提下,與滾動組件中隔圈具有相同的軸向移動速度。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的結構在保證現有加工技術比較容易實現的前提下,做到了隔振與導向的集成化設計,且導向的橫向間隙可控甚至可實現無間隙設計。
(2)現有技術中導向只能采用間隙配合,始終會有橫向傾斜,本發明滾動組件與動定子之間,通過間隙配合、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控制工作過中隔振器的導向精度及其阻尼,可以使得導向的橫向無間隙。
(3)本發明利用彈性元件與滾動組件中的隔圈之間的運動關系,實現了彈性元件對滾動組件中的隔圈的移動驅動,且導向精度更高,基本沒有橫向晃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導向隔振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導向隔振器動子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導向隔振器動子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導向隔振器定子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明導向隔振器定子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浮動板與多個螺紋銷組裝后的主視圖;
圖7為本發明浮動板與多個螺紋銷組裝后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滾動組件的主視圖;
圖9為本發明滾動組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由動子1、定子2、兩個彈性元件3、浮動板4、四個螺紋銷5、滾動組件6組成;工作狀態下,被隔振器件通過螺釘與動子1連接;動子1通過彈性元件3、浮動板4、滾動組件6可以相對定子2相對移動;浮動板4通過對稱分布的螺紋銷5與滾動組件6連接;定子2通過螺釘固定在振動平臺上。
如圖2、圖3所示,動子1具有與軸線垂直的、與彈性元件3接觸的平面;動子1與彈性元件3通過焊接固連的方式保證工作過程中兩者始終接觸;動子1具有經精加工的、可作為滾動組件6滾道的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5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自動直線雙邊封封邊機的驅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龍門銑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