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04494.1 | 申請日: | 2012-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5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顏杰;李新躍;楊啟才;楊虎;王長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理工學院;深圳市兗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3/00 | 分類號: | C10B53/00;B09B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華 |
| 地址: | 643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微波 裂解 處理 方法 | ||
1.一種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處理過程為:
1)垃圾預處理--先將固體原始垃圾進行分選,只留下有機物,廚余及殘渣通過發(fā)酵得到有機物,上述有機物經過脫水和粉碎處理得到水分含量≤13%、粒度≤100mm的適合微波裂解的結構化垃圾;
2)垃圾微波裂解--將第1)步預處理得到的結構化垃圾通過垃圾進料口連續(xù)送入微波裂解裝置內,在頻率2450±50MHz的微波輻照下,結構化垃圾升溫至350~650℃進行裂解,控制微波裂解裝置內壓力不大于1.6Mpa;裂解過程中,產生的裂解氣從微波裂解裝置的裂解氣出口引出;裂解固體產物通過微波裂解裝置上的裂解固體殘余物出料口連續(xù)輸出;除了垃圾進料口、裂解固體殘余物出料口和裂解氣出口外,微波裂解裝置其余部位均進行密封處理以防止裂解氣泄漏并阻止外部空氣進入,使裂解氣自身作為裂解反應的保護氣體;
3)裂解產物回收利用—根據裂解產物分別進行處理:
3-1)裂解氣體產物回收及利用
裂解氣從裂解氣出口引出后經水噴淋冷卻,冷凝得到的液體隨噴淋水、不能冷凝的裂解氣一起進入水汽分離器,分離出液體部分和氣體部分;氣體部分主體為可燃氣體,用于燃氣發(fā)電或經進一步處理后作為化工原料;液體部分經油水分離器分離出焦油和水,水處理后作為噴淋水循環(huán)利用;焦油經蒸餾得到低沸點燃料油及化工原料;
3-2)裂解固體產物回收及利用
裂解固體產物主要成分為裂解炭和無機質灰分,裂解炭用于制備活性炭,無機質灰分作為填料使用或直接填埋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步固體原始垃圾分選得到的有機物中包含纖維料和塑料,纖維料和塑料的質量比為1∶0.8~1.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對垃圾預處理和微波裂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依次經過預處理、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和三級深度處理后作為達標水排放;
預處理:通過酸堿液的加入,使廢水pH值保持在6~9;再用氣浮裝置將廢水中的油份去除,控制氣浮溫度60±2℃,氣浮時間10±0.5min;關閉電源,沉降1±0.1h;最后將除去油份的廢水通入沉降過濾池,按每立方廢水6.5±0.2Kg的標準添加絮凝劑沉降過濾;控制混凝反應溫度75±2℃,反應時間30±2min;
厭氧處理:將預處理后廢水通入厭氧流化床,厭氧流化床的載體采用顆粒活性炭;厭氧流化床反應器的運行參數(shù)為:處理溫度30±2℃,pH值6.8±0.2,水力停留時間8±0.5h,回流比1:6~7,床層膨脹率36±2%,有機容積負荷24.3±0.5?KgCODcr/(m3·d);
好氧處理:好氧處理的設備是SBR反應器,SBR反應器工藝條件:進水2.0±0.2h,曝氣12.0±0.5h,閑置6.0±0.2h;沉淀時間、排水時間分別為1±0.2h和0.5±0.1h,系統(tǒng)運行期間,反應器中活性污泥的濃度在4.5±0.3g/L左右,SVI值在100~140mL/g之間;
三級深度處理:三級深度處理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活性炭粒徑為0.2~0.6mm,載體比為1:10~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進料口和裂解氣出口位于微波裂解裝置上端,裂解固體殘余物出料口位于微波裂解裝置下端,結構化垃圾在垃圾進料口通過螺旋輸送機構連續(xù)送入微波裂解裝置內,然后從上往下輸送,在輸送過程完成微波輻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微波裂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微波輻照過程中不斷攪拌以使結構化垃圾在微波裂解裝置內均勻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理工學院;深圳市兗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理工學院;深圳市兗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49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混合電子供體提高非光合微生物固碳效率的方法
- 下一篇:阻火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