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軸縮桿生產工藝及其生產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4435.4 | 申請日: | 2012-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5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賢;李培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鳳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23/02 | 分類號: | B21C23/02;B21C35/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鼎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王冠宇 |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軸縮桿 生產工藝 及其 生產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半軸的工藝及其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半軸縮桿工藝及其半軸縮桿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生產半軸主要利用平鍛或擺輾等鍛造方法,采用這些鍛造方法生產半軸時,通常需要經過聚料、預鍛、終鍛,再進行調頭鐓尾部和切邊等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需要配置相應設備和模具;另外,采用鍛造方法生產半軸,鍛造成形部分必須經過粗加工后再進行精加工,而且其細桿部也必須進行車削加工。因此,現有技術中生產半軸材料消耗比較大,工序繁多,需要采用車床多次加工導致工時長,由于材料工時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半軸生產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提供一種半軸縮桿生產工藝,能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半軸材料消耗比較大,工序繁多,需要采用車床多次加工導致工時長,由于材料工時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半軸生產成本較高等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半軸縮桿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01:夾緊導正,在豎直方向上將水平設置的毛坯工件夾緊固定并導正;
S02:橫向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對應毛坯工件的尾部使毛坯工件橫向固定;
S03:縮桿,在水平方向上使與待生產半軸對應的縮桿模具對應毛坯工件的頭部運動,將毛坯工件的頭部擠壓擠壓至縮桿模具內;
S04:擠壓到位后,豎直方向上將毛坯工件松開;
S05:脫模,在水平方向上對應毛坯工件的尾部施加拉力將頭部已塑性變形為半軸半成品的毛坯工件從縮桿模具中拉出;
S06:通過切割獲得半軸成品。
其中,步驟S01至S05均通過液壓油缸獲取動力源。
其中,所有步驟均通過電控裝置控制,用于手動或者自動控制半軸縮桿機運行。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提供一種應用于上述半軸縮桿生產工藝的半軸縮桿機,其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能實現手動和自動運行等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半軸縮桿機,包括機架、縮桿模具以及用于在豎直方向夾緊固定并導正水平設置的毛坯工件的夾緊導正裝置;用于在水平方向上使縮桿模具對應毛坯工件的頭部運動的縮桿裝置;用于在水平方向對應毛坯工件的尾部設置的能使毛坯工件橫向固定的脫模裝置;用于驅動夾緊導正裝置,縮桿裝置以及脫模裝置各自動作的動力裝置;所述縮桿模具內部設置有呈階梯狀的軸孔,與待生產半軸對應設置,縮桿裝置和脫模裝置分別鄰近于毛坯工件的頭部和尾部設置,夾緊導正裝置分布位于毛坯工件的上下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導正裝置包括至少兩根立柱,以及從下至上依次設置的下夾板,下導正模,上導正模,上夾板,夾緊油缸,下夾板與機架固定連接,下導正模固定設置在下夾板的上面,立柱也對稱固定豎立在下夾板的上面,上夾板旋設在立柱上,上夾板的下方固定設有與下導正模對應設置的上導正模,上夾板與位于上方的夾緊油缸相連接,夾緊油缸的工作方向與立柱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縮桿裝置包括至少兩根對稱設置的橫柱,以及依次順序水平設置的模座和工作油缸,所述縮桿模具固定設置在模座的一側,模座旋設在橫柱上,工作油缸與模座的另一側相連接,工作油缸的工作方向與橫柱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脫模裝置還包括脫模油缸,其與毛坯工件尾部固定連接,其工作方向與所述縮桿模具的中心線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縮桿裝置包括四根對稱設置在方形夾板四個角落的立柱。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裝置分別與夾緊油缸,工作油缸,以及脫模油缸相連接,用于驅動這些油缸動作實現加工需要。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裝置為電機,作為工作站統一為各液壓油缸提供動力。
進一步地,所述半軸縮桿機還包括用于手動或者自動控制半軸縮桿機運行的電控裝置,分別與夾緊導正裝置,縮桿裝置,脫模裝置以及動力裝置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鳳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泉州鳳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43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