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的制備方法以及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應用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4328.1 | 申請日: | 2012-01-09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2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發明(設計)人: | 李向梅;宋琴;楊榮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主分類號: | C08G64/38 | 分類號: | C08G64/38;C08G64/30;C08G64/18;C08G77/448;C08K3/34;C08K3/32;C08L69/00;C08L83/10;B29C47/92;B29C45/78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聚碳酸酯 聚二甲基硅氧烷 納米 復合物 制備 方法 以及 阻燃 中的 應用 | ||
1.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
1)將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苯酯和氯化鎂加入到反應容器中,惰性氣體保護,攪拌,加熱進行熔融酯交換反應,反應結束后將產物降溫至60~80℃;
2)將步驟1)中降溫后的產物中加入雙酚A,惰性氣體保護,攪拌,加熱進行縮聚反應;然后加入納米材料,繼續進行反應,反應25~40min;
3)將步驟2)得到的產物加入到二氯甲烷中,然后再用無水乙醇進行洗滌,過濾,將濾餅進行干燥,得到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
上述步驟1)中碳酸二苯酯、氯化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質量比為50~70∶3~10∶1;加熱溫度為150~180℃,加熱時間為10~50min;
上述步驟2)中加入的雙酚A的質量與步驟1)中加入的碳酸二苯酯的質量比為1∶1~1.5;
上述步驟2)中加入的納米材料與步驟1)中加入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質量比為26~52∶1;
上述步驟3)中加入的二氯甲烷與步驟1)中加入的碳酸二苯酯的比為4~10ml∶1g,加入的無水乙醇和二氯甲烷的體積比為6~2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加熱進行縮聚反應的程序控制為:第一階段,加熱至150~170℃,保溫40~60min;第二階段,升溫至171~200℃,保溫40~60min;第三階段,升溫至240~270℃,抽真空,反應15~30min。
3.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
1)將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進行干燥,干燥溫度為80~90℃,干燥時間為3~6h;對聚碳酸酯進行干燥,干燥溫度為120~130℃,干燥時間為8~12h;
2)將干燥好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聚碳酸酯和加工助劑置入到共混設備中進行混合,得到混合料;
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料在雙螺桿擠出機中進行熔融共混造粒,得到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阻燃聚碳酸酯的共混物,干燥,用注塑機進行注塑成型;
上述步驟2)中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的加入質量占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納米復合物與聚碳酸酯的總質量的1%~15%;加工助劑與聚碳酸酯的質量比為1~5∶1000;加工助劑為抗氧劑1010、抗氧劑168、抗滴落劑PTFE中的一種或其混合物;
上述步驟3)中擠出機擠出溫度從料斗到機頭依次為228℃、235℃、240℃、235℃、232℃、230℃;
上述步驟3)中注塑機的注塑溫度為235℃、240℃、245℃、240℃、23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3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