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四連桿煞車膝關節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4074.3 | 申請日: | 2012-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11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鄭嘉寶;吳復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肯達路企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64 | 分類號: | A61F2/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桿 煞車 膝關節 | ||
技術領域
本創作系一種四連桿煞車膝關節,系利用身體重量或義肢腳跟接觸地面之反力,縮小束夾所設置的間隙限制軸心轉動,以避免義肢膝關節于輕松站立或行走間忽然彎曲造成危險。
背景技術
良好的義肢膝關節在不同的步態周期或站立狀態,可提供不同的重心支撐及相對應的緩沖,同時義肢膝關節于行走或重心變化的彎曲過程中亦需設置適當的安全結構,以防止忽然彎曲而造成危險。
如圖7所示,義肢使用者于膝關節未彎曲站立狀態,雙腳通常能穩定支撐身體重量,隨著站立時間的延長,亦需藉由膝關節微幅彎曲或重心變化的方式調整為輕松站姿,以舒緩局部關節所承受之壓力;如圖8所示之習用四連桿義肢膝關節,于未彎曲站立狀態,雖能穩定支撐身體重量,但若將重心由健肢側轉為義肢側時,即容易使膝關節依順時針方向忽然彎曲而造成危險;同此忽然彎曲之情況如圖9及圖10所示,當義肢使用者于平面或下坡路面行走,義肢腳跟著地,會由腳底產生向上的力,此時重心若轉為義肢側,便容易使膝關節依順時針方向忽然彎曲而造成跌倒的危險,因此習用四連桿義肢膝關節仍有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創作系一種四連桿煞車膝關節,膝承座設有前穿孔及后穿孔,該膝承座內側設有內連桿,連接緩沖組件;歐柏體,前方設有歐柏體穿孔,后方設有壓塊;二對稱的第一連桿,上端連接于膝承座之前穿孔,下端連接歐柏體穿孔;二對稱的第二連桿,上端連接于膝承座之后穿孔;一束夾,設置于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內側,上端設有上穿孔,前方下端設有下穿孔,上穿孔以軸心穿設連接于第二連桿下端,下穿孔對應于歐柏體穿孔,束夾后端接觸于歐柏體后方之壓塊;上穿孔設有間隙,該間隙設有一個以上的彎折段,且由上穿孔向下延伸至束夾底部,間隙開口位于下穿孔及束夾后端之間。
有鑒于上述習用四連桿義肢膝關節待改良之缺陷,本創作主要系于義肢四連桿結構中,設置一束夾;當義肢使用者采膝蓋微彎之輕松站姿或改變重心至義肢側時,身體重量配合義肢下端向上的力,可使歐柏體后方之壓塊直接壓迫束夾后端,此時設置于束夾之間隙即會縮小而夾住軸心,使其停止轉動;而當義肢使用者行走于平面或下坡路面時,亦可利用義肢腳跟著地所產生向上的力,使歐柏體后方之壓塊直接壓迫束夾后端,同樣可夾住軸心使其停止轉動,進而避免義肢膝關節忽然依順時針方向彎曲而造成跌倒的危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創作之側視圖及站立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之輕松站立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之平面行走未煞車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之平面行走煞車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之下坡行走未煞車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之下坡行走煞車狀態示意圖。
圖7:為先前技術之側視圖及站立狀態示意圖。
圖8:為先前技術之輕松站立狀態示意圖。
圖9:為先前技術之平面行走狀態示意圖。
圖10:為先前技術之下坡行走狀態示意圖。
1膝承座??????11前穿孔??????12后穿孔
13內連桿?????14緩沖組件????2第一連桿
3第二連桿????4束夾?????????40間隙
401彎折段????41上穿孔??????42下穿孔
43束夾后端???44壓塊????????45軸心
5歐柏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就本創作之結構功能,采由較佳之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后,俾增加對本創作之了解;本創作系一種四連桿煞車膝關節,請參閱如圖1~圖6中圖面所示,主要組件包含膝承座1、第一連桿2、第二連桿3、束夾4及歐柏體5,其中;
請參閱如圖1~圖6所示,膝承座1設有前穿孔11及后穿孔12,上方可連接義肢承筒,內側設有內連桿13連接緩沖組件14;一歐柏體5,前方設有歐柏體穿孔,后方設有壓塊44,該壓塊44可調整凸伸量;二對稱的第一連桿2,上端連接于膝承座1之前穿孔11,下端連接歐柏體穿孔;二對稱的第二連桿3,上端連接于膝承座1之后穿孔12;一束夾4,設置于第一連桿2及第二連桿3內側,上端設有上穿孔41,前方下端設有下穿孔42,上穿孔41以軸心45穿設連接于第二連桿3下端,下穿孔42對應于歐柏體穿孔,束夾4后端接觸于壓塊44;上穿孔41設有間隙40,該間隙40設有一個以上的彎折段401,且由上穿孔41向下延伸至束夾4底部,間隙開口位于下穿孔42及束夾后端43之間。
請參閱如圖2~圖6所示,本創作之四連桿煞車膝關節,主要系應用身體重量或義肢腳跟接觸地面之反力,以縮小束夾4所設置的間隙40限制軸心45轉動;長時間維持相同的站姿容易造成局部關節負擔或肌肉疲勞,因此當義肢使用者需采膝蓋微彎之輕松站姿或改變重心至義肢側時,便可利用本創作之束夾4,以身體重量配合義肢下端向上的力,使歐柏體5后方之壓塊44直接壓迫束夾后端43,此時設置于束夾4之間隙40即會縮小而夾住軸心45,使其停止轉動,有如圖2輕松站立的狀態;而當義肢使用者行走于平面或下坡路面時,如圖3及圖5之未煞車狀態示意圖,此時義肢腳跟未著地,故束夾4之間隙40較大,讓軸心45可自由轉動以完成順暢的踢擺動作;當義肢腳跟如圖4及圖6呈著地狀態時,即可利用義肢腳跟著地所產生向上的力,使歐柏體5后方之壓塊44直接壓迫束夾4后端縮小間隙40,夾住軸心45使其停止轉動,進而避免義肢膝關節忽然依順時針方向彎曲而造成跌倒的危險;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范例,當不能以之作為限定本創作實施之范圍,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范圍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肯達路企業有限公司,未經肯達路企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0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