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檢測路由設備故障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02949.6 | 申請日: | 2015-02-03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82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發(fā)明(設計)人: | 傅晨釗;祝達康;司文榮;趙丹丹;黃華;楊凌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2G7/00 | 分類號: | H02G7/00;E04H12/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志遠 |
地址: | 20000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路由 設備 故障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10kV配電線路防雷技術,尤其一種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外運行經驗表明,雷擊是10kV線路跳閘的最主要原因,嚴重威脅配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降低了供電可靠性。國內近幾年主要對典型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的雷擊事故、雷電活動分布特征及相關地形地貌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由國家電網公司針對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提出差異化防雷技術與策略,例如發(fā)明專利輸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申請?zhí)枺?01310112586.6)。但是以往都是針對輸電線路的差異化防雷方法,只分析了單項防雷措施對10kV配電線路的防雷效果,沒有針對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的差異化防雷方法。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防雷方法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
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一種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集典型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的電氣參數(shù)和線路區(qū)域雷電參數(shù);
步驟2:進行典型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雷擊風險評估;
步驟3:根據(jù)雷擊風險評估、線路雷擊故障統(tǒng)計和差異化防雷原則,設計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案;
步驟4:評估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的防護效果,來確定最終采用的差異化防雷措施。
所述步驟1中,需要獲取10kV配電線路的電氣參數(shù)為桿塔高度和接地電阻、塔頭幾何布置、線路檔距和絕緣水平、導線直徑和直流電阻信息,線路區(qū)域雷電參數(shù)為雷電流幅值概率分布、雷電流波形和地閃密度信息。
所述步驟2中,采用電氣幾何模型、EMTP電磁暫態(tài)計算結合IEEE規(guī)程法評估10kV配電線路雷擊風險。
所述步驟3中,差異化防雷原則分為經濟型、阻塞型和疏導型。
所述經濟型為防雷措施費用最低,所述阻塞型為最大程度減低線路雷擊跳閘率,所述疏導型為最大程度減低線路雷擊故障率。
所述步驟4中,依據(jù)電網公司以及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標準要求,確定最終采用的差異化防雷措施。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能夠根據(jù)經濟型、阻塞型和疏導型的差異化防雷原則,有針對性的進行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型混凝土直線桿結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方法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按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實施例。
如圖1,一種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差異化防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統(tǒng)計典型郊區(qū)10kV配電線路的電氣參數(shù)和線路區(qū)域雷電參數(shù)。采用如圖2所示的型混凝土直線桿,塔頭、桿高如圖所示,桿塔接地電阻10Ω,線路檔距取上海電網10kV線路典型數(shù)值60m,共20檔線路,總長1200m。三相導線采用ZS-JKLYJ-10/150型絕緣導線,導線外徑14.6mm,直流電阻0.2Ω/km,土壤電阻率取100Ω·m,無防雷措施采用PS-15針式支撐絕緣子,50%臨界閃絡電壓為105kV。建筑物的屏蔽降低的線路直擊雷次數(shù),增加的線路周圍的雷擊次數(shù)導致感應雷跳閘率上升,郊區(qū)線路周圍空曠,取建筑物屏蔽系數(shù)為0。
雷電流幅值分布函數(shù)采用上海地區(qū)雷電定位系統(tǒng)2003-2011年統(tǒng)計的平均分布:
式中,IF代表首次雷電流幅值,kA。
國際上廣泛使用的Heidler函數(shù)作為雷電流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29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