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02567.3 | 申請日: | 2012-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7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軍;汪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北方環境保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普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魯江 |
| 地址: | 11003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潛流 人工 濕地 污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適用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具有投資低、出水水質好、抗沖擊力強、增加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操作簡單、維護和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這項技術適合我國國情,尤其適合廣大農村、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具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污水在種植土層以下的填料層中流動,污水通過植物根系吸收、填料表面生物膜降解及填料吸附等綜合作用得到凈化,衛生條件好、而且保溫性好,處理效果受氣候影響較小,是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濕地流態。而目前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構筑物多設計為磚石砌筑或混凝土結構,結構設計繁瑣、施工工藝復雜、周期長、造價高,制約了其推廣應用的范圍。當前,在全國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人工濕地的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廉的優勢,利用農村現有地勢條件,將傳統的人工濕地技術改造成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低成本污水處理技術,擺在了廣大環保工程技術人員的面前。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降低傳統人工濕地設計成本,簡化施工工藝,縮小施工工期,減少工程投資,并提高濕地改造靈活性。提供一種適用于農村中小污水處理工程的潛流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池體、進水槽、導水槽、布水槽、集水組件、填料和植物,所述池體為土壩基體,內側鋪設防滲土工膜結構;池體一端設置并排連接且內腔相通的進水槽、導水槽及布水槽,布水槽與池體內的填料連通,池體另一端設置集水組件,集水組件連接排水管,進水槽端連接進水管,植物置于池體上的地面上。
所述進水槽、導水槽、布水槽為拼裝結構件,之間通過法蘭連接。所述集水組件中集水井內的水位調節管與井體為承插式活動連接,通過變換水位調節管的長度控制濕地水位。
所述填料根據水質采用復合填料;所述植物為根系發達的濕地植物。本發明進水槽、導水槽、布水槽和集水組件均設計為標準化部件,模塊化生產,現場組合、拼接,方便加工、運輸和安裝。槽體采用玻璃鋼材質,具有重量輕、無銹蝕、不滲漏、使用壽命長、保溫性能好,外形美觀、安裝方便、清洗維修簡便、適應性強等特點。拼接的安裝方式,提高了人工濕地構造的靈活性,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擴容或移動,即減少了設計和投資成本,而且大大縮小了施工工期。水位調節管與集水井體采用插接方式,實現了濕地水位的無級調節,操作簡單、安全可靠,而且節約了安裝空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池體為土壩結構,通過土方平衡就地取材;同時,進水、布水、集水裝置均采用標準化部件,工廠生產,有利于質量控制,現場只進行簡單的拼接、組對、安裝,不僅降低了設計成本和制造成本,而且大大縮小了工期,減少工程投資。另外,采用組對拼接的方式,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增容或移動,更加靈活,改變了傳統鋼混池結構建成后更改困難的情況,使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有了更廣泛的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中:1.池體,2.進水槽,3.導水槽,4.布水槽,5.集水組件,6.填料,7.植物,8.滲土工膜,9.進水槽體,10.進水口,11.第一法蘭,12.進水槽體蓋板,13.導水槽體,14.第二法蘭,14’.第三法蘭,15.導水槽體蓋板,16.布水槽體,17.溢流堰板,18.布水孔,19.第四法蘭,19’.第五法蘭,20.布水槽體蓋板,21.集水井,22.集水管,23.井體,24.井蓋,25.水位調節管,26.集水管接口,27.導水室,28.布水室,29.進水管,30.排水管,31.濕地池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北方環境保護有限公司,未經遼寧北方環境保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25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