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屋頂板太陽能集熱器一體式熱泵空調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02297.6 | 申請日: | 2012-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59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全齡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全齡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J2/05;F24J2/24;F24J2/46;E04D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楊小雙 |
| 地址: | 214192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屋頂 太陽能 集熱器一 體式 空調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屋頂板太陽能集熱器一體式熱泵空調。
背景技術
農村鄉(xiāng)鎮(zhèn)傳統(tǒng)燃燒農作物桔梗和燃煤采暖,不但污染空氣還時常引發(fā)煤氣中毒事故,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我國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如果全部采用太陽能集熱器采暖,又因造價高昂和受陰雨雪天氣及黑夜的影響而不能獨立采暖運行,需要另外配置輔助加熱裝置,這樣就會額外增加設備投資。如果獨立采用空氣源熱泵空調冬季采暖在室外氣溫≤0℃以下地區(qū),特別是在北方寒冷氣候下,制熱采暖效率極低,也需要另外配置輔助熱源,進一步增加設備投資,這些對于農村住宅采暖都屬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屋頂板太陽能集熱器一體式熱泵空調,其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屋頂板結合為一體,既可以收集太陽能光熱,又能代替屋頂板,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其結構簡單、能提高空氣源熱泵的效率和減少耗電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屋頂板太陽能集熱器一體式熱泵空調,由屋頂板太陽能一體式集熱器、熱泵和風能換熱水塔構成。
優(yōu)選的,所述屋頂板太陽能一體式集熱器由板式太陽能集熱器構成。
優(yōu)選的,所述屋頂板太陽能一體式集熱器由玻璃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和具有反射作用的屋頂板構成。
由所述屋頂板太陽能一體式集熱器、熱泵、風能換熱水塔、太陽能蓄熱保溫水箱、衛(wèi)生熱水蓄熱保溫水罐、太陽能塔水循環(huán)泵、第一轉換閥門、第二轉換閥門、第三轉換閥門、第四轉換閥門、衛(wèi)生熱水接口、空調循環(huán)水泵和風機盤管構成。
所述熱泵由制冷壓縮機、四通換向閥、室內輸出換熱器、膨脹閥、室外空氣換熱器和太陽能塔水換熱器構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將建筑房屋的屋頂與太陽能接收面板結合為一體,節(jié)省一次性投資。
2、利用建筑物屋頂?shù)捻斉锟臻g兼作太陽能蓄熱水箱,不但可以減少太陽能蓄熱成本,而且不占用住宅用房投資,同時還能起到冬暖夏涼的調溫作用,且能減小太陽能空氣源熱泵容量,容量減小的同時熱泵設備投資就會相應減少。
3、本發(fā)明的空氣能熱泵空調在夏季高溫炎熱季節(jié)構成水冷卻空調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空氣能熱泵的制冷效率,同時冷卻水塔也可以對屋頂?shù)奶柲軣崴禍乩鋮s,減小太陽能對屋頂曝曬導致室內溫度上升的現(xiàn)象,更加進一步節(jié)能環(huán)保。
對比現(xiàn)有技術,此空調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屋頂板結合為一體,既可以收集太陽能光熱,又能代替屋頂板,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其結構簡單、能提高空氣源熱泵的效率和減少耗電量。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采用板式太陽能集熱器兼作屋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采用玻璃真空管式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反射板兼作屋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屋頂板太陽能集熱器一體式熱泵空調的系統(tǒng)圖。
圖中:
1、屋頂板太陽能一體式集熱器;2、熱泵;3、風能換熱水塔;4、太陽能蓄熱保溫水箱;5、衛(wèi)生熱水蓄熱保溫水罐;6、太陽能塔水循環(huán)泵;7、第一轉換閥門;8、第二轉換閥門;9、第三轉換閥門;10、第四轉換閥門;11、衛(wèi)生熱水接口;12、空調循環(huán)水泵;13、風機盤管;14、制冷壓縮機;15、四通換向閥;16、室內輸出換熱器;17、膨脹閥;18、室外空氣換熱器;19、太陽能塔水換熱器;20、屋頂板;21、板式太陽能集熱器;22、玻璃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全齡,未經王全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22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