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止血器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190000266.6 | 申請日: | 2011-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214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云山賢一;松田順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爾茂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A61B17/12 | 分類號: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楊宏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止血 器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止血器具。?
背景技術
向形成于手臂或腳的穿刺部位導入引導器鞘,經由該引導器鞘的內腔將導管等經皮插入血管等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檢查等。在進行上述治療、檢查等時,需要對拔去上述引導器鞘后的穿刺部位進行止血。為了進行所述止血,已知下述止血器具,所述止血器具具有:帶體,用于纏繞在手臂或腳的穿刺部位上;固定構件,將所述帶體固定為纏繞在穿刺部位上的狀態;氣球,通過注入流體而擴張,壓迫穿刺部位(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利用壓力計檢測氣球內的流體壓力,將檢測出的壓力視為傳導至血管的壓力。?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79983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但是,由于在穿刺部位的附近存在骨頭和肌腱等、或由于氣球自身的撓性不充分,所以可產生氣球的外表面未與穿刺部位密合的狀態。上述情況下,傳導至血管的壓力也已經與氣球內的流體壓力不同。?
因此,實際的情況是,對于擴張氣球的量及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醫生或護士等施術者的感覺,關于壓迫穿刺部位的壓力,因施術者不同多少會發生偏差。結果存在過于壓迫穿刺部位、或相反地壓迫不足不能實施充分止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課題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止血器具,所述止血器具能夠檢測出壓迫穿刺部位等應止血部位的壓力本身,防止由不同施術者造成的對壓迫應止血部位的壓力產生偏差。?
用于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止血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帶體,用于纏繞在肢體的應止血部位上;固定構件,將上述帶體固定為纏繞在上述肢體上的狀態;氣球,被安裝在上述帶體上,通過注入流體而擴張;及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被擴張的上述氣球壓迫上述應止血部位的壓力。?
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壓力傳感器檢測被擴張的氣球壓迫應止血部位的壓力,因此,能夠檢測出壓迫應止血部位的壓力本身,能夠防止由不同施術者造成對壓迫應止血部位的壓力產生偏差。?
附圖說明
[圖1]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仰視圖(觀察安裝在手腕上時的內面側的狀態)。?
[圖2]為表示將圖1所示的止血器具安裝在手腕上的狀態的圖。?
[圖3]為沿著圖2的3-3線的截面圖。?
[圖4]為表示含有顯示部的控制系統的構成的框圖。?
[圖5]為表示漏液傳感器的結構簡圖。?
[圖6]為將改變例的止血器具安裝在手腕上的狀態用截面圖表示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的說明中對同一要素標注相同的符號,省略重復說明。另外,為了便于說明,有時附圖的尺寸比率被夸大,與實際的比率不同。?
參照圖1~圖3,為了將進行治療、檢查等的導管等插入血管內而將引導器鞘留置在形成于手腕500(相當于“肢體”)的穿刺部位510?(相當于“應止血部位”)上,在拔去引導器鞘后,圖示的止血器具1用于對該穿刺部位510進行止血。?
大概地說,止血器具1具有:帶體2,用于纏繞在手腕500的穿刺部位510上;粘扣帶3,作為將帶體2固定為纏繞在手腕500上的狀態的固定構件;氣球5,被安裝在帶體2上,且通過注入流體而擴張;壓力傳感器110,用于檢測被擴張的氣球5壓迫穿刺部位510的壓力。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止血器具1還具有顯示利用壓力傳感器110檢測出的壓力的顯示部210。顯示部210被安裝在帶體2上。進而,壓力傳感器110被兼用作標記物,所述標記物用于使氣球對準穿刺部位510。以下,詳細說明止血器具1。?
帶體2為具有撓性的帶狀構件。如圖3所示,帶體2以圍繞手腕500的外周一周的方式纏繞,使帶體的兩端附近的部分相互重合地安裝在手腕500上。然后,帶體2的該重合部分利用下述粘扣帶3進行固定(接合)。?
帶體2的構成材料只要為能夠辨認穿刺部位510的材料即可,沒有特別限定,可以舉出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之類的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類的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有機硅、聚氨酯、聚酰胺彈性體、聚氨酯彈性體、聚酯彈性體等各種熱塑性彈性體;或它們的任意組合(混合樹脂、聚合物合金、層合體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爾茂株式會社,未經泰爾茂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900002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