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調整裝置、光學部件安裝裝置、以及調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80072743.4 | 申請日: | 2011-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182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大江慎一;杉浦勢;藪岡浩一;佐土根俊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6T1/00 | 分類號: | G06T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張天舒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整 裝置 光學 部件 安裝 以及 方法 | ||
1.一種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識別照相機,其至少對1個被調整部件進行識別;
圖像處理裝置,其對所述識別照相機拍攝得到的圖像進行處理;
照明光源,其與所述識別照相機連接,向所述被調整部件射出光;
工作臺,其對所述被調整部件進行支撐;
檢測部,其使用從所述照明光源向被調整部件照射的光,進行位置姿態檢測;
調整部,其基于所述檢測結果,對所述被調整部件的位置或者姿態進行調整;以及
切換部,其對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并向所述被調整部件照射的光的光束寬度進行切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換部在通過圖案識別進行位置姿態檢測的情況下,使光束的寬度變寬,在進行與圖案識別不同的位置姿態檢測的情況下,使光束的寬度變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換部形成有用于使光通過的孔,并且所述切換部插入至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中,通過所述孔的直徑的變化而對光束的寬度進行切換。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源具有射出的光的光束不同的多個光射出部,
所述切換部通過對所述光射出部進行切換,從而對所述光束的寬度進行切換。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出射部的至少1個為激光光源。
6.一種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識別照相機,其至少對1個被調整部件進行識別;
圖像處理裝置,其對所述識別照相機拍攝得到的圖像進行處理;
照明光源,其與所述識別照相機連接,向所述被調整部件射出光;
檢測部,其使用從所述照明光源向被調整部件照射的光,進行位置姿態檢測;
調整部,其基于所述檢測結果,對所述被調整部件的位置或者姿態進行調整;以及
切換部,其對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并向所述被調整部件照射的光的光束寬度進行切換,
所述被調整部件是與電動機的電動機軸的中心進行位置對齊的光學部件,
所述識別照相機配置為,能夠從沿所述電動機軸的方向拍攝所述電動機,
所述檢測部與所述光學部件的種類相對應,實施使用光束寬度較寬的光進行的位置姿態檢測以及使用光束寬度較窄的光進行的位置姿態檢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光學部件安裝裝置還具有使所述電動機軸旋轉的旋轉機構,
所述檢測部基于使所述電動機軸的旋轉角度改變而拍攝得到的圖像,進行所述光學部件的位置姿態檢測。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換部在通過圖案識別進行位置姿態檢測的情況下,使光束的寬度變寬,在進行與圖案識別不同的位置姿態檢測的情況下,使光束的寬度變窄。
9.根據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換部形成有使光通過的孔,并且所述切換部插入至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中,通過所述孔的直徑的變化而對光束的寬度進行切換。
10.根據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光源具有射出的光的光束不同的多個光射出部,
所述切換部通過對所述光射出部進行切換,從而對所述光束的寬度進行切換。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學部件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射出部的至少1個為激光光源。
12.一種調整方法,在該方法中,向被調整部件照射從照明光源射出的光并進行位置姿態檢測,基于檢測結果,進行位置姿態的調整,
在該調整方法中,
利用切換部將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的光切換為光束寬度較寬的光,并向所述被調整部件照射,
利用識別照相機,對被光束寬度較寬的光照射后的被調整部件進行拍攝,通過圖案識別進行位置姿態檢測,
利用切換部將從所述照明光源射出的光切換為光束寬度較窄的光,并向所述被調整部件照射,
利用識別照相機,對被光束寬度較窄的光照射后的被調整部件進行拍攝,使用來自所述被調整部件的反射光,進行位置姿態檢測,
基于所述檢測結果,對所述被調整部件的位置姿態進行調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8007274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