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厭氧性處理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80059643.8 | 申請日: | 201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7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明(設計)人: | 片岡直明;萩野隆生;西脅正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水翼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2F11/04 | 分類號: | C02F11/04;B09B3/00;C02F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厭氧性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泥的厭氧性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與需氧性處理相比,污泥的厭氧性消化處理的污泥產生量少,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可迅速地殺滅和穩定化,不需要氧的供給,動力消耗量少,可獲得以甲烷氣體為主成分的生物氣,因此是自古以來就作為節能的處理方法應用的技術。另一方面,厭氧性消化槽設備必需為大容量,在消化污泥的處理中化學品費用高昂,且污泥是難脫水性的,脫水污泥含水率不容易降低,因此也是問題較多的技術。
因此,作為現有的污泥處理方法,不是將污泥厭氧性消化,而是要么脫水后填埋,要么脫水后焚燒處理的事例還很多。例如,作為現有的污泥的厭氧性處理,可列舉出圖6中所示的方框流程圖中示出的處理。以下說明該流程。
污泥1被輸送到貯存裝置2中,接著,污泥1被輸送到固液分離裝置6中,固液分離為污泥濃縮物7與分離液8,污泥濃縮物7被輸送到厭氧性消化裝置9中,通過污泥的厭氧性消化,生成生物氣10和厭氧性消化污泥11,生物氣10被輸送到生物氣罐101中,接著,生物氣10被輸送到氣體利用設備102(例如,燃氣渦輪、生物氣鍋爐、煤氣燈、干燥機熱源等)或者剩余氣體燃燒裝置103中。厭氧性消化污泥11被輸送到消化污泥絮凝物制備裝置12中,在分離出分離液14的同時,制備消化污泥絮凝物15,消化污泥絮凝物15被輸送到脫水裝置16中,在分離出分離液17的同時制備脫水濾餅18。分離液8、分離液14和分離液17被輸送到廢水處理設備104等中。在消化污泥絮凝物制備裝置12中,大多添加絮凝劑。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一種糞尿、廚房垃圾、污泥的處理方法,通過該處理方法,將有機性廢水處理設施的污泥、凈化槽污泥等污泥、糞尿、含有動植物殘渣的廚房垃圾節能處理,同時,將糞尿、凈化槽污泥中的非衛生性篩渣衛生性堆肥化或固形燃料化,所述處理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將混雜污泥的糞尿固液分離的預處理工序;(b)將處理工序中分離的固形物不脫水而直接厭氧性消化的厭氧性消化工序;(c)將含有動植物殘渣和固形物的廚房垃圾厭氧性消化的厭氧性消化工序;(d)將厭氧性消化工序流出液脫水分離為固形物和分離水的脫水工序;(e)將預處理工序的分離水、來自脫水工序的分離水生物學氧化、脫氮的生物處理工序。
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一種污泥處理方法及其系統,通過該處理方法,將由廢水處理產生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兩種污泥在一個系統中濃縮處理,同時通過后續的脫水工序濃縮、維持至最適污泥濃度,從而最大限度發揮這些廢水污泥的濃縮、脫水工藝的總效率,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將由廢水處理設備的最初沉淀池產生的初沉污泥和最終沉淀池產生的剩余污泥混合、貯存,在該混合污泥中添加絮凝劑,進行一次絮凝處理,接著,將完成了一次絮凝處理的混合污泥濃縮處理,使得其污泥濃度達到6~8%,接著,在濃縮處理后的混合污泥中添加絮凝劑,進行二次絮凝處理,進一步對進行了二次絮凝處理的混合污泥實施脫水處理。
另外,專利文獻3中,提出了一種提高固液分離裝置的輸送能力,并且增大擠壓壓榨效果的縫隙型濃縮機。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1678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6475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3-21129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水翼株式會社,未經水翼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800596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污泥絮凝方法及污泥絮凝裝置
- 下一篇:凈水濾筒以及壺型凈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