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節能液壓加氣子站回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562429.1 | 申請日: | 2011-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714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昌祿;譚世云;廖華;唐春玲;秦大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5/06 | 分類號: | F17C5/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1121 重慶市江***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液壓 加氣子站回油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液壓加氣子站的回油裝置,屬于天然氣加氣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液壓加氣子站,由液壓增壓橇體部分、車載儲氣橇體部分(專用CNG拖車)和售氣機(加氣機)三大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用高壓泵直接將液體充入CNG拖車的儲氣鋼瓶中,將鋼瓶中的壓縮天然氣推出,再通過加氣機把高壓天然氣充入汽車的儲氣瓶內,達到給汽車加氣的目的。
液壓加氣子站的回油裝置,屬于液壓增壓橇體部分。通常,液壓加氣子站的回油裝置,由回油管路1、油箱2、引壓管3和測壓裝置4等組成,回油管路1的端部伸入油箱2內,回油管路1端部的側壁上開有多個通氣孔1a,油箱2的頂部開有與大氣相通的過氣孔2a,引壓管3的一端與油箱2相通,另一端與測壓裝置4相連。如箭頭所示,油氣分離后的天然氣經回油管路1端部側壁上的通氣孔1a進入油箱2,使油箱2內的壓力不斷升高,引壓管3將油箱2內的天然氣輸送到測壓裝置4。
油箱外設置有傳感器,當油箱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值時,由控制系統發出指令,回油管路上的閥門自動切斷,以阻止油箱內的壓力繼續升高,檢測后的少量天然氣經油箱頂部的過氣孔揮發到大氣中。由于油箱的容積太大,利用油箱進行壓力檢測所需要的天然氣較多,對油箱的密封性要求也相對較高,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天然氣浪費也比較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液壓加氣子站的回油裝置,同時降低油箱的密封性要求。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節能液壓加氣子站回油裝置,包括回油管路(1)、油箱(2)、引壓管(3)和測壓裝置(4),所述回油管路(1)端部的側壁上開有多個通氣孔(1a),油箱(2)的頂部開有與大氣相通的過氣孔(2a),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內設置有儲壓腔(5),所述回油管路(1)的端部伸入儲壓腔(5)內,所述引壓管(3)的一端與儲壓腔(5)相通,另一端與所述測壓裝置(4)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儲壓腔(5)的容積≤12L,以保證最佳的取壓及安全效果。
為優化結構,方便加工制造及安裝,所述儲壓腔(5)為筒體,其頂部開有與油箱(2)相通的通氣圓孔(5a),所述儲壓腔(5)的軸線與所述回油管路(1)端部的軸線重合,所述儲壓腔(5)與引壓管(3)相通的孔開在儲壓腔(5)的外表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單獨設置的儲壓腔,其體積小于油箱,利用儲壓腔進行壓力檢測,達到設定的壓力值所需的天然氣明顯減少,減少了天然氣浪費;油箱不再承擔壓力儲存壓力的作用,因此,對油箱的密封性要求顯著降低,油箱的安全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常用的液壓加氣子站回油裝置。
圖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儲壓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的節能液壓加氣子站回油裝置,主要由回油管路1、油箱2、引壓管3、測壓裝置4和儲壓腔5組成。回油管路1端部的側壁上開有多個通氣孔1a,回油管路1的底部封閉。油箱2的頂部開有過氣孔2a,用于與大氣相通,油箱2內的天然氣經過氣孔2a揮發到大氣中。油箱2內設置有儲壓腔5,儲壓腔5的形狀不限。回油管路1的端部穿過油箱2伸入儲壓腔5內,引壓管3的一端與儲壓腔5相通,另一端與測壓裝置4相連。最好是,儲壓腔5的容積≤12L,儲壓腔5的容積不包括回油管路2端部所占用的空間。
結合圖2、圖3可知,儲壓腔5優選為筒體,也可以是鋁合金或塑料制品。儲壓腔5的容積為圓筒的容積減去回油管路2端部的體積。儲壓腔5的頂部開有四個通氣圓孔5a和一個回油管路過孔5b,通氣圓孔5a用于與油箱2相通,儲壓腔5內的天然氣經通氣圓孔5a揮發到油箱2中。儲壓腔5的軸線與回油管路1端部的軸線重合,回油管路1端部側壁上所開的通氣孔1a均罩在儲壓腔5內。儲壓腔5與引壓管3相通的孔開在儲壓腔5的外表面上,也可以開在儲壓腔5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5624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