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平板電腦保護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505999.7 | 申請日: | 201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694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伍大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藝思承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M13/04 | 分類號: | F16M1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潘詩孟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板 電腦 保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板電腦保護架,尤其是一種整合可攜帶式、行動握持使用與提供保護功能的平板電腦保護架。?
背景技術
電子技術日新月異,從觸控式技術的革新、應用程序的開發、顯示屏幕的創新與擴充的超大內存,在在刺激相關產業的發達,造就攜帶式電子產品的盛世。平板電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攜帶式平板電腦逐漸躍升為市場的主流。伴隨這些電子產品功能性的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是產品價格的提升。在價值不菲的情形下,產品的耐用程度逐漸為用戶所重視。使用者在攜帶或使用上更加小心,同時也愿意購買保護組件,替電子產品增添一層防護效果。?
目前攜帶式平板電腦存在的問題,不外乎是防范磨損、視覺閱覽時的舒適、提升攜帶與握持的方便與安全:攜帶式的平板電腦平常在外使用,容易碰觸異物;刮傷、磨損難以避免,盡管是輕微碰撞、刮傷,不僅可能損及外觀,若碰撞觸及觸控屏幕,更可能降低屏幕操作使用的敏銳度,產生不良的影響。且可能降低產品的壽命、增加維修的金錢耗費。進一步,攜帶式的平板電腦在使用時若非由兩手握持觀賞,就是單手抓握而以另一手點擊使用;以目前電子產品外表光滑,單手抓握難免發生掉落。尤其當使用時間一長,使用者的手容易疲勞、出汗,再搭配流線型的外表,將難以掌握施力點,不僅徒費力氣還容易失手掉落,相對造成攜帶與使用的不便,明顯違反原本可攜帶式的目的。?
不幸地,現有技術在攜握的發展上十分有限,多僅從外殼下手,提供一個隔離殼體,以防止碰撞造成的機體壞損。如圖1所示,是一種供加裝在平板?電腦外的U型夾體,但該設計無論是對于上述攜帶平板電腦移動或在外使用,都沒有額外考慮或改善。?
另一方面,常見的保護架通常還有結構過于繁復的問題:如圖2所示的保護架是從五個面包覆電子產品,并從旁環繞至顯示屏幕的正面,由于包覆結構占用顯示正面的區域過大,無疑會遮蔽部分屏幕,限制顯示質量。再如圖3所示,為提供使用者適當與舒適的觀看視角,該習用技術是采用腳架的方式來提供支撐,并藉腳架調整整體平板電腦的高度與角度。然而,設置支撐腳架將大幅增大平板電腦整體尺寸,何況腳架的尖銳突出甚多無論攜帶或移動,突出部分都易與周圍發生碰撞,更增加使用者的不便。?
從現有技術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趨勢:不但保護架的功能要逐漸增多,整體尺寸與結構也需精簡,顧及操作便利;最好還要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因此提供一個復合功能,且精簡、提升使用者攜帶、移動便利性的保護架,才符合市場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消費者組裝使用,可借使用者手臂作為支撐,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便于提攜使用,不僅能安全保護平板電腦的外廓,還能牢固扣緊平板電腦的平板電腦保護架。?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平板電腦保護架,該平板電腦具有一個顯示正面和相反于該顯示正面的背面,以及四個鄰接該顯示正面的側邊,其創新點在于,該平板電腦保護架包含:?
一個架本體,該架本體具有一個支承該背面的底部和至少一個延伸自該底部且至少部分彎折至該顯示正面的固持部;?
一個具有至少一個輔助固持部、與該架本體共同圍繞固持該平板電腦的封閉件;?
一個設置于該架本體及/或該封閉件的持握件。?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上述平板電腦保護架中,該固持部進一步延伸有一片供遮蔽該平板電腦顯示正面的保護墊。?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上述平板電腦保護架中,該底部形成有一個鏤空區。?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上述平板電腦保護架中,進一步包含設置并封閉該架本體底部鏤空區的撓性墊片。?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上述平板電腦保護架中,該架本體及/或該封閉件形成有一個突部;且該握持件具有一個樞轉連結至該突部的樞軸。?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上述平板電腦保護架中,該持握件是由該架本體及/或該封閉件向遠離該固持部方向彎折延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藝思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藝思承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5059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