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直升機旋翼折疊角的檢測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91505.4 | 申請日: | 2011-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507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何文杰;潘建定;李婕;劉振文;張銀龍;吳年華;高宏;寧涌 | 申請(專利權)人: | 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24 | 分類號: | G01B5/2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333002***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直升機 折疊 檢測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檢測工具設計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檢測直升機旋翼折疊角度的檢測工具。
背景技術
Z18型機折疊動作筒1#~6#支臂需進行折疊功能測試,1#、6#支臂折疊角度為28°±1°,2#、5#支臂折疊角度為86°±1°,3#、4#支臂折疊角度為136°±1°。現有檢測器具和手段完成此特殊空間角度檢測,費時費力,需多次裝夾,重復定位找基準,檢測誤差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專用的旋翼折疊角度檢測工具,能夠方便快捷檢測多組支臂折疊角度,提高檢測效率和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一個檢測平臺、一個旋轉定位板、兩個插桿、一個定位插銷;檢測平臺平面與旋轉定位板平面均為規則的長方形,且平面大小一致;旋轉定位板放置于檢測平臺上,通過一個轉軸穿過二者中心;旋轉定位板的上平面安裝三個凸起的檢測條,檢測條的側面與旋轉定位板對應的側面平行;插桿裝于檢測平臺的側面,且其軸線與檢測平臺的側面垂直;檢測平臺和旋轉定位板上各有若干定位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檢測多組支臂的折疊角度,省時省力,檢測精度高。現場使用證明,旋翼折疊功能測試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折疊角度檢測精度等級提高2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測量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測量工具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測量工具的使用示意圖;
其中,1-檢測平臺、2-旋轉定位板、3-插桿、4-轉軸、5-定位插銷、6-檢測條、7-象限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用于檢測Z18型直升機旋翼折疊角度的檢測工具,包括一個檢測平臺1、一個旋轉定位板2、兩個插桿3、一個定位插銷5。檢測平臺1平面與旋轉定位板2平面均為規則的長方形,且平面大小一致。旋轉定位板2放置于檢測平臺1上,通過一個轉軸4穿過二者中心。旋轉定位板2的上平面安裝三個凸起的檢測條6,檢測條6的側面與旋轉定位板2對應的側面平行。插桿3裝于檢測平臺1的側面,且其軸線與檢測平臺1的側面垂直。檢測平臺1上有A、B、C、D四個孔,旋轉定位板2上有A1、B1、C1三個孔。檢測平臺1與旋轉定位板2同時制作,保證工作平面大小一致,四個側面相互平行、垂直。轉軸4固定在檢測平臺1上,旋轉定位板2能繞轉軸4自由靈活轉動。檢測條6的兩側面制作時保證平行,用標準緊定螺釘安裝到旋轉定位板2上,調整保證檢測條6側面與旋轉定位板2對應的側面平行。三個檢測條6的中間區域能正好插入一個象限儀7。檢測平臺1兩側面制作兩組孔,孔的軸線與檢測平臺1側面垂直,插入插桿3后能實現插桿3的軸線與檢測平臺1的側面垂直。檢測平臺1上A、B、C、D四個孔、旋轉定位板2上A1、B1、C1三個孔的位置關系通過計算得出,確保相對應的孔重合后,檢測條6的側面與檢測平臺1的側面夾角符合預設的檢測角度。A1孔與A孔重合時,側面夾角為136.25°,用于檢測3#、4#支臂預設折疊角136°±1°;A1孔與B孔重合時,側面夾角為28.25°,用于檢測1#、6#支臂預設折疊角28°±1°;B1孔與C孔重合時,側面夾角為86.25°,用于檢測2#、5#支臂預設折疊角86°±1°;C1孔與D孔重合時,側面夾角為15.75°,用于檢測輔助角度16°。
如圖3所示,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還需要一個象限儀7。象限儀7為標準儀器。使用時,首先將檢測平臺1裝在旋翼折疊接頭上,穿過折疊接頭上的孔插入兩個插桿3進行固定。轉動旋轉定位板2,使旋轉定位板2上的A1孔與檢測平臺1上的A孔重合,插入定位插銷5,然后將象限儀插入三個檢測條6中,通過觀察象限儀可檢測3#、4#支臂折疊角136°±1°是否符合要求;拔出插銷5,轉動旋轉定位板2,使A1孔與B孔重合并插入插銷5,用于檢測1#、6#支臂折疊角28°±1°;拔出插銷5,轉動旋轉定位板2,使B1孔與C孔重合并插入插銷5,用于檢測2#、5#支臂折疊角86°±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915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