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薯類殺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77443.1 | 申請日: | 2011-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961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9 |
| 發明(設計)人: | 韓正晟;張鋒偉;戴飛;戴立勛;馬軍民;楊甜甜;張雪坤;王麗娟;郭昺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肅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23/02 | 分類號: | A01D23/02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張真 |
| 地址: | 73007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薯類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薯類殺秧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受到馬鈴薯食用消費需求和工業加工需求強勁增長勢頭的激勵,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國馬鈴薯種植形勢喜人,已成為解決糧食問題以及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針對馬鈴薯大量種植的現狀,對于馬鈴薯收獲前的莖葉利用處理問題的解決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馬鈴薯機械殺秧可使馬鈴薯塊莖的表皮充分木栓化,與莖秧分離更加容易,表皮老化可顯著減少收獲、運輸和貯藏中的機械損傷;沒有化學藥劑除秧帶來的環境污染;能夠提高馬鈴薯收獲效率,保證商品薯品質;莖稈秸稈還田后可保持土壤肥力等諸多優點,我國僅在中小型馬鈴薯種植和收獲機方面有所突破,對于馬鈴薯殺秧機機具的研發才剛剛起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薯類殺秧裝置。針對我國當前馬鈴薯收獲前殺秧作業要求,提出了一種結構緊湊,具有仿型功能,可一次性完成起秧、秧苗莖稈切割的馬鈴薯殺秧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薯類殺秧裝置,包括有機架,機架上設有變速箱,其主要特點在于變速箱的輸出軸上設有的聯軸器與中置轉軸相連接,中置轉軸上設有大傳動輪,通過傳動帶與兩側平行設置的轉軸上設有的小傳動輪連接,在平行轉軸上分別設有圓盤齒形切割器,在圓盤齒形切割器的下方設有起秧鏟。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所述的起秧鏟至少有1根鏟齒組成,鏟齒設于圓孔柱形桿上。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所述的起秧鏟鏟齒底端與圓孔柱形桿相連接。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所述的圓盤式齒形切割器至少有1枚鋸齒構成。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所述的平行轉軸下端設有2-3個圓盤式齒形切割器。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所述的設于不同轉軸圓盤式齒形切割器之間的距離為20~40mm。
所述的薯類殺秧裝置,在所述的機架尾部設有仿型地輪,在機架尾部上設有限位孔;懸掛架設于機架的前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馬鈴薯殺秧機,通過變速箱、聯軸器及V帶機構傳動,在起秧鏟和圓盤齒形切割器的相互作用下,實現了馬鈴薯莖稈的切割除秧;該機結構簡單實用,操作維護及動力配套方便,能夠同時完成馬鈴薯秧苗起秧、莖稈切割等工作,解決了馬鈴薯收獲作業時莖桿纏繞收獲機挖掘鏟、土薯分離及莖稈分離機構所帶來的問題,滿足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及生物質能源充分利用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的結構示意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的結構示意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起秧鏟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圓盤齒形切割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馬鈴薯殺秧機傳動系統示意圖。
圖中:?1.懸掛架;?2.變速箱;?3.起秧鏟(3-1.?鏟齒;3-2.?圓孔柱形桿);?4(4-1、4-3).圓盤齒形切割器(4-1.?鋸齒;4-2.定位孔);?5.仿形輪;?6.限位孔;?7.機架;?8.中置轉軸;9(14).小傳動輪;10(12).兩側平行轉軸;11.聯軸器;13.大傳動輪;15.傳動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薯類殺秧裝置,包括有機架7,機架7上設有變速箱2,變速箱2的輸出軸上設有的聯軸器11與中置轉軸8相連接,中置轉軸8上設有大傳動輪13,通過傳動帶15與兩側平行設置的轉軸10、12上設有的小傳動輪9、14連接,在平行轉軸10、12上分別設有圓盤齒形切割器4-1、4-3,在圓盤齒形切割器4-1、4-3的下方設有起秧鏟3。所述的起秧鏟有3至4根鏟齒組成,鏟齒3-1設于圓孔柱形桿3-2上。所述的起秧鏟3鏟齒底端與圓孔柱形桿3-2相連接。所述的圓盤式齒形切割器有40枚鋸齒構成。所述的平行轉軸下端設有2個圓盤式齒形切割器。且旋轉方向相同。所述的設于不同轉軸圓盤式齒形切割器之間的距離為20~40mm。
在所述的機架尾部設有仿型地輪,在機架尾部上設有限位孔;懸掛架1設于機架7的前方。所述的該馬鈴薯殺秧機機架7尾部安裝有仿型地輪5,可通過限位孔6不同的位置進行馬鈴薯起秧高度調節,實現不同種植規范下的馬鈴薯秧苗切割除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肅農業大學,未經甘肅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7744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