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土顆粒自動測量分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70266.4 | 申請日: | 2011-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4039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曹海榮;辛偉;曹興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9/26 | 分類號: | G01N9/26;G01N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標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顆粒 自動 測量 分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工試驗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土顆粒自動測量分析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進行粒徑小于0.075mm巖土試驗的顆粒分析均為人工操作設備,密度計法檢測較多,其人工操作包括秒表計時0.5、1、2、5、15、30、60、120和1440min,并在0.5、1、2、5、15、30、60、120和1440min時刻讀取密度計刻度、結果人工計算以及撰寫報告,移管法檢測非常少,其人工操作復雜。由人工檢測,其特點是:試驗整個過程均需要求試驗檢測人員參與巡查,并且要求準時讀取刻度,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當前進行試驗測試時,試驗數據的讀取主體為試驗檢測操作人員,讀取結果可能會因試驗檢測人員的工作經驗、心理狀態的不同而存在偶然誤差或錯誤,這些讀數偏差將直接影響檢測的準確性和精度。
現有的顆粒分析的測量儀器為玻璃材料的比重計(密度計),未見電子控制與自動化技術應用。
現有技術的不足是自動化測試程度低,高度依賴人力操作,工作效率低,人力成本高,檢測結果受檢測人員主觀影響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土顆粒自動測量分析裝置,本試驗裝置為顆粒分析的密度測試、粒徑計算、含量百分比計算提供自動檢測記錄的試驗裝置,多組試驗可同時進行,全面提高顆粒分析的批量檢測工作效率,降低人員勞動強度,降低檢測工作成本,減小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一種土顆粒自動測量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測量分析裝置包括支架底座、量筒、攪拌器,傳感器,測量桿,所述量筒放置在支架底座上,所述攪拌器放置于量筒內部,所述傳感器套裝于測量桿下端,所述測量桿放置于量筒內部,所述自動測量分析裝置還設有電子測控器和伺服測量器,所述伺服測量器與支架底座固接,所述電子測控器控制連接伺服測量器。?
所述的支架底座由底座、三個調節螺釘、支架組成,所述支架焊接于底座上表面,所述三個調節螺釘均勻固接在底座下表面,以所述底座中心位為中心,并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
所述的調節螺釘為四個或者四個以上,所述調節螺釘呈均勻分布在底座下表面。
所述的攪拌器由孔板、連接桿、手柄組成,所述孔板通過連接桿與手柄固接,所述孔板上開有通孔。
所述的伺服測量器由豎直指示器、伺服電機、本體、測量桿、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組成,所述豎直指示器、伺服電機、測量桿固裝在本體上,所述本體與所述支架固接,所述伺服電機連接控制測量桿,所述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套裝于測量桿的下端。
所述的電子測控器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并由操作裝置、存儲裝置、信號數據處理器、控制裝置組成,所述操作裝置固裝于電子測控器外表面,由按鍵面板和顯示屏組成,所述操作裝置連接存儲裝置、所述存儲裝置、控制裝置分別與信號數據處理器連接。
所述存儲器由存儲單元、USB接口單元、電源轉換單元組成,所述存儲單元連接所述按鍵面板。
所述控制裝置由微控制器、伺服電機驅動單元組成,所述微控制器連接信號數據處理器和伺服電機驅動單元,所述伺服電機驅動單元連接伺服電機。
所述的電子測控器還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連接信號數據處理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在顆粒分析試驗中土顆粒懸濁液的密度檢測記錄,自動計算粒徑、含量百分比。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測試,多組試驗同時進行,全面提高顆粒分析的批量檢測工作效率,降低人員勞動強度,降低檢測工作成本,減小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支架底座組件1、調節螺釘2、底座3、量筒4、攪拌器5、孔板6、連接桿7、手柄8、溫度傳感器9、壓力傳感器10、測量桿11、本體12、伺服測量模塊13、伺服電機14、豎直指示器15、支架16、電子測控器17、標記線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702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