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復合板的加工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50108.2 | 申請日: | 2011-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422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平;楊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朗坤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37/06 | 分類號: | B32B37/06;B32B37/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堅剛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板 加工 模具 | ||
1.一種復合板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左下方,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右上方;上模(1)與下模(2)的合模方向為上下方向;在合模狀態下,上模(1)的模具型腔與下模(2)的模具型腔所共同形成的合模型腔的形狀與待加工的復合板的形狀相同;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平滑曲線的曲面(11)和第一平面(12)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構成,或者是由平滑曲線的曲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二弧形面(13)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構成;所述平滑曲線的曲面(11)為規則平滑曲線的曲面或者為異形平滑曲線的曲面(11b),所述的規則平滑曲線的曲面是稱為第一弧形面(11a)的圓弧形曲面;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包括第二平面(22)和第一側面(23);下模(2)的第二平面(22)與上模(1)的第一平面(12)相平行,下模(2)的第一側面(23)沿著自從左下至右上的方向設置且垂直于第二平面(22);當上模(1)的平滑曲線的曲面(11)為第一弧形面(11a)時,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二平面(22)和第一側面(23)依次相連構成,或者是由第三弧形面(21)、第二平面(22)和第一側面(23)依次相連構成,且第三弧形面(21)和第二平面(22)從左上至右下依次設置;當平滑曲線的曲面(11)為異形平滑曲線的曲面(11b)時,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二平面(22)和第一側面(23)依次相連構成;其特征在于:下模(2)還包括安裝槽(25)和彈性部件(6);
各安裝槽(25)開設在下模(2)上,安裝槽(25)的開口方向與下模(2)的第二平面(22)的所朝方向一致,各安裝槽(25)的上端口均位于下模(2)的第二平面(22)處;各個安裝槽(25)沿前后方向依次設置在下模(2)上;
彈性部件(6)的數量與安裝槽(25)的數量相同或者小于安裝槽(25)的數量,各彈性部件(6)設置在相應一個安裝槽(25)上,所述彈性部件(6)在未受外力作用時伸出下模(2)的第二平面(22)的表面,受到外力時收縮到下模(2)的第二平面(22)的表面之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板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彈壓片模(3),彈壓片模(3)為片狀鋼制一體件,包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的依次相連的壓貼段(32)和模腔段(31);
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的上表面形狀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形狀相同;
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壓貼段(32)從下方連接在模腔段(31)的左下部,且壓貼段(32)與鉛垂面的夾角γ為1°~5°;
彈壓片模(3)的長邊長度與上模(1)的前后向長度相等或略長;彈壓片模(3)固定連接在上模(1)上,且由其模腔段(31)的上表面貼合在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朗坤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常州朗坤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5010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離心對撞式霧化礦用降塵噴嘴
- 下一篇:一種煅燒礦渣綜合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