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異形磚及其形成的墻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49314.1 | 申請日: | 2011-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910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汪榮耀;汪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浩 |
| 主分類號: | E04C1/00 | 分類號: | E04C1/00;E04C1/39;E04B2/08;E04B2/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強 |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異形 及其 形成 墻體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的一種用于形成建筑墻體的磚,以及形成的墻體結構。?
背景技術
對于房屋建筑墻體,砌筑縫的漏水因素占了絕大多數。設置伸縮縫、加強梁柱、減少屋蓋同砌體的溫差是目前減輕裂縫防漏水的主要方法;也有采用帶凹槽凸榫類砌塊的設計,通過砌塊互相砌合使砌體具有一些防漏作用,但或因生產復雜、或因砌筑不便、或因功能欠缺,但最終都沒能根本解決砌筑縫的防漏問題。?
例如,名稱為“干砌磚型砌塊”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00103227.5,公開了一種用于與其它相同砌塊疊砌成墻的砌塊,所述砌塊有頂面、底面、前后面和端面,前面和后面基本上是平面,頂面出脊,底面有槽以便該底面與脊鑲嵌,同時端部有切口以便搭接。”在其說明書第3頁詳細說明“脊3最好具有前坡部6和后坡部26。脊3的坡部6、26使可能進入磚層間的水從砌磚間排出。”該干砌磚型砌塊適宜于干砌方式,必須“同時端部有切口以便搭接”;從其權利要求1、說明書和附圖都說明該砌塊最高的“脊3”也只能“使可能進入磚層間的水從砌磚間排出”,也就是說該砌塊只能對進入砌體相鄰上下磚層之間的橫縫中的水有一定攔阻排出作用,其脊、槽、切口如其權利要求1所說的是起“鑲嵌”、“搭接”作用,沒有解決直接從墻外面流入豎縫的水在各種氣象環境下的整體防漏問題。?
實際上,從防水原理、特征、方法上分析比較,有許多砌塊具有與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00103227.5類似的情況,如專利申請號為:86106157、93105572.5、03218670.3、86106157、93105572.5、03218670.3、00103227.5、98114537.X、?200420073890.0、200410071516.1等。?
上述橫縫擋水技術、疊瓦式單面擋水技術都有不足,因此,建筑墻體防漏問題直到今日還是業界重大難題。?
因此,水工、交通等建筑墻體的透水留土問題直到今日還是業界重大難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由磚形成的墻體的砌筑縫防漏性能差、抗震性能差、不具有透水留土功能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增強所形成的墻體防漏性能、抗震穩固的異形磚,以及單面防止漏水、同時抗震穩固,具有良好的透水留土效果的墻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異形磚,所述的磚是縱向型材,包括:頂面、底面、兩個端面和兩個側面,所述磚的頂面設有至少兩條水平上凸楞,所述水平上凸楞縱向平行布置,所述磚的底面設有至少兩條水平下凹槽,所述水平上凸楞與水平下凹槽匹配,所述水平上凸楞的數量與所述水平下凹槽的數量相等;所述磚的一個側面設有至少兩條垂直凸楞,所述垂直凸楞垂向平行布置,所述磚的另一個側面設有至少兩條垂直凹槽,所述垂直凸楞與垂直凹槽匹配,所述垂直凸楞的數量與所述垂直凹槽的數量相等;?
所述水平上凸楞上設置多個上凸塊,所述水平下凹槽的深度等于水平上凸楞的厚度和上凸塊的厚度之和;所述底面上的相鄰水平下凹槽之間為水平下凸楞;?
所述的頂面和底面是這樣形成,當所述的磚與相鄰下面磚疊砌形成墻體時,相鄰下面磚的水平凸楞與所述磚的水平凹槽接觸,阻止了相對的橫向移動。?
進一步,,所述水平下凸楞上設有多個下凸塊。?
多條水平上凸楞、水平下凹槽、垂直凸楞和垂直凹槽均等間距布置,所述水?平上凸楞、水平下凹槽的兩端均與垂直凸楞垂直凹槽相接。?
再進一步,所述上凸塊和下凸塊呈塔形,凸塊的橫截面由下到上逐漸減小。?
所述上凸塊和下凸塊的截面呈方形、圓形或矩形。?
所述磚內開有孔,所述孔從上到下從一側到另一側傾斜,所述孔的上端與水平上凹槽連通,所述孔的下端與與水平上凹槽對應的水平下凸楞相接的水平下凹槽與靠近墻體外側的水平下凸楞的連接處連通;每一條水平上凹槽均與至少一個孔的上端連通。?
所述孔的截面為方形、圓形或長條形。或者其他形狀。?
所述水平上凸楞有n條,n為自然數,且n≥2,所述上凸塊有2n個,第1~n個凸塊與第n+1~2n個凸塊對稱布置,第1~n個凸塊中,相鄰上凸塊之間的間距與相鄰水平上凸楞之間的間距相等,且所述第n個上凸塊和第n+1個上凸塊之間的間距大于等于相鄰水平上凸楞之間的間距的兩倍;水平下凸楞上的下凸塊的布置方式與水平上凸楞上的上凸塊的布置方式相互咬合,所述咬合是指在水平下凸楞中,下凸塊的位置剛好是水平上凸楞中上凸塊之間的間隔的位置,即水平上凸楞與水平下凸楞相互咬合。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上凸塊的布置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浩,未經汪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493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