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人車自動解鎖裝置及使用該自動解鎖裝置的無人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18176.0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583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揚;鄂盛國;常培平;劉笛;索進章;黃志東;張寶宏;林桔秋;王世軍;和彥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1/02 | 分類號: | B64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任淑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自動 解鎖 裝置 使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空降裝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車自動解鎖裝置及使用該自動解鎖裝置的無人車。?
背景技術
通過對國內的傘降技術進行調研發現,其自解鎖技術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動解鎖。在以往裝備進行空降時,傘降兵會跟隨其后,把傘具、裝備和托盤解開。因此需要一種自動解鎖裝置,來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解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空投裝備的自動解鎖裝置,該裝置能夠實現空投裝備或物資與貨臺的自動脫離。?
本實用新型具體公開了一種無人車自動解鎖裝置,所述無人車包括車體和貨臺,所述自動解鎖裝置包括:著陸控制裝置、系留裝置、支撐裝置和分離裝置,其中著陸控制裝置設置在貨臺上,用于在貨臺著陸時發出控制信號,激發分離裝置;系留裝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固定在車體上,另一部分固定在貨臺上,通過分離裝置進行連接;支撐裝置設置在車體底部與貨臺之間。?
其中,所述支撐裝置由四組平行四邊形支架組成,分設在左右兩側,每側兩組,每側中的兩組平行四邊形支架通過分離裝置連接。?
進一步,平行四邊形支架的底邊通過絞支座固定在貨臺上。?
進一步,系留裝置一共四組,車體前后各兩組,兩組系留裝置呈交叉狀。?
進一步,分離裝置通過導線與著陸控制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具有上述自動解鎖裝置的無人車。?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解鎖裝置能夠避免無人車著陸時輪胎首先著陸,實現了無人車車體自動與貨臺脫離,節省了傘兵解鎖的時間,也為實現空降無人車提供了可能。?
附圖說明
圖1:?自動解鎖裝置示意圖;?
圖2:?底部支撐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具體結構,其特征和優點更加清楚。?
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解鎖裝置包括著陸控制裝置5、系留裝置4、支撐裝置2和分離裝置6。車體3通過系留裝置4和支撐裝置2固定在貨臺1上。著陸控制裝置5也固定在貨臺1上。當貨臺1著陸時,著陸控制裝置5激發分離裝置6,使系留裝置4和支撐裝置2與車體3自動分離,輪胎著陸,為后續的遙控行駛做好準備。?
著陸控制裝置5的主要作用是在貨臺1著陸時發出控制信號,激發分離裝置6,點燃火工品。著陸控制裝置5是通過測量過載值進行是否著陸的判斷。貨臺1從出艙到著陸共受到兩次沖擊,一次是降落傘打開的瞬間,另一次則是著陸瞬間。為了避免誤判斷,采用時間差對兩次過載進行分辨,當出現第二次過載時,激發分離裝置6。?
系留裝置4的主要作用是把車體3固定在貨臺上1,保證車體3在空降過程中和貨臺1融為一體。系留裝置4一共四組,車體3前后各兩組。每組系留裝置4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固定在車體3上,另一部分固定在貨臺1上,通過分離裝置6進行連接,分離裝置6通過導線與著陸控制裝置5連接。著陸控制裝置5激發分離裝置6切斷系留裝置的兩部分,進而使車體3與貨臺1分離。由圖1可以看出,兩組系留裝置4呈交叉狀,這種固定方式增加了系留裝置的強度,使固定更加可靠。?
支撐裝置2由四組平行四邊形支架2.1組成,如圖1、2所示,分設在左右兩側,每側兩組,每側中的兩組平行四邊形支架2.1通過分離裝置6連接,平行四邊形支架2.1的底邊通過絞支座固定在貨臺1上。通過調整平行四邊形支架2.1的高度起到對車體的支撐作用,以保證車體3在空降過程中輪胎與貨臺1有一定的間隙。在降落過程中,每側的兩組平行四邊形支架2.1靠分離裝置連接拉緊,支撐車輛;當貨臺1著陸時,著陸控制裝置5激發分離裝置6,兩組平行四邊形支架2.1自動分離,高度降低,不再支撐車體,從而車體3通過自重使輪胎落到貨臺上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181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