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利用超聲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機發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09982.1 | 申請日: | 2011-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115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湯勇;韓曉東;李軍輝;歐棟生;葛子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5B27/00 | 分類號: | F25B27/00;F25B15/06;F24J2/4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羅觀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超聲波 強化 吸收 制冷機 發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收式制冷發生器,具體是指一種利用超聲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機發生器。
背景技術
將太陽能用于制冷,其市場前景極為廣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一般民用建筑物,如酒店、辦公樓、醫院等,空調耗能已占總耗能的50%以上,給能源、電力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們關注的焦點已由原來的空調價格轉向空調是否節能、環保方面。太陽能制冷空調的特性和技術特點決定了其是滿足節能、環保空調的理想選擇。其利用無毒、無害的制冷介質,是綠色環保型空調;運行費用低,無運動部件,壽命長,無噪聲;同時,其最大優點在于季節匹配性好,太陽輻射和制冷負載具有一致性,系統制冷能力隨著太陽輻射能的增加而增大,這正好與夏季人們對空調的迫切需求一致。
在各種太陽能空調制冷技術中,吸收式制冷是成本相對最低,最易實現產業化的技術。目前已經實現商品化的產品大多是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然而由于太陽能輻照密度低和其時空不均勻性及現有太陽能集熱系統本身性能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單靠太陽能無法穩定的提高吸收式制冷系統所需的熱水,只能靠輔助熱源加熱的方式維持吸收式制冷機組的正常運行,這大大降低了太陽能的利用分數。迄今為止,大多數太陽能吸收式制冷系統都工作在中高溫段,在低溫段的高效太陽能制冷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且低溫段的太陽能制冷系統效率較低,尚無成熟的商業化應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利用超聲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機發生器,提高了低品位熱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冷機的制冷效能。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利用超聲強波化的吸收式制冷機發生器,包括殼體,在殼體內設置有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包括換熱水箱、換熱管,所述換熱水箱箱體的一個端面陣列分布有向箱體內延伸的柱狀盲孔,所述換熱管的冷凝端外露于換熱水箱外,蒸發端置于柱狀盲孔內,換熱水箱的側壁開設有太陽能熱水入口、太陽能熱水出口;所述換熱水箱置于殼體的內底部或者置于殼體的內側壁;所述殼體內側壁還設置有超聲波發生器,所述換熱管的內壁為毛細結構。
所述換熱水箱的箱體內間隔設置有擋流板,所述擋流板交錯分布在柱狀盲孔的陣列之間。
所述擋流板固定安裝在與柱狀盲孔相對的換熱水箱的箱體內壁上;所述擋流板也可以固定安裝在與柱狀盲孔相應的換熱水箱的箱體內壁上。
所述太陽能熱水入口和太陽能熱水出口分別設置在換熱水箱的縱向的對應兩端,也可以分別設置在換熱水箱的同一側的邊沿。
所述柱狀盲孔延伸至換熱水箱的那端距離換熱水箱的內壁≥10mm~15mm;在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液體工質水蒸氣出口,殼體的側壁設置有液體工質入口和液體工質出口;所述超聲波發生器的安裝方向與殼體內液體工質的液面垂直方向的夾角在0°~90°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換熱水箱箱體的一個端面陣列分布有向箱體內延伸的柱狀盲孔,所述換熱管的冷凝端外露于換熱水箱外,蒸發端置于柱狀盲孔內,換熱水箱的側壁開設有太陽能熱水入口、太陽能熱水出口;本發明不因單個換熱管的質量而影響整個吸收式制冷機的性能,從整體上提高了發生器性能。而且部分熱管出現質量問題可以進行更換從而大大降低了其維修成本。
(2)本實用新型相比傳統的管殼式換熱器,其提高了換熱效率及傳熱均勻性。
(3)通過將超聲波發生器技術應用于降壓吸收式制冷循環的發生過程中,在不改變循環模式、保證制冷效能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發生器所需驅動熱源的發生溫度、提高熱源利用溫差,能源利用率高。
(4)利用超聲波的聲流效應與空化效應,強化溴化鋰溶液的傳熱傳質過程,改善在低品質熱源驅動下的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效能,使其更加適合于低品質熱源驅動的吸收式制冷系統。
(5)擋流板可以更好的使換熱水箱內的太陽能熱水蛇形流動,具有延緩流動速度,從而更好的使換熱管轉移熱量,致使對低品位熱的利用條件不再如此苛刻以及提高了制冷劑的制冷效能。
(6)本實用新型技術手段簡便易行,成本低廉,技術效果積極,便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換熱器的冷凝端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換熱器的內部結構分布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換熱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換熱器的冷凝端那面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099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