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桿式抽油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09328.0 | 申請日: | 2011-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2507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30 |
| 發明(設計)人: | 尚俊濤;張漢銀;郗榮才;高立軍;王軍;周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7/00 | 分類號: | F04B47/00;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抽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油田采油用的抽油泵,是一種桿式抽油泵。
背景技術
桿式抽油泵的泵筒和進油閥可以由抽油桿下入或提出,因此,下桿式抽油泵的井在作業檢泵時,只需要提出全部抽油桿就能實現檢泵的目的,不需要提出油管,作業工作量少,下泵較深的油井更能體現出它的優越性,但下泵較深的油井一般都是產油量很低的油井,下的抽油泵也較小,在現有的桿式抽油泵中,都是在柱塞上安裝出油閥,流體從柱塞中通過,當抽油泵直徑較小時,受尺寸限制,閥球、流道較小,閥球會失靈,造成泵不工作。當油井出砂時,會出現砂卡泵筒,無法提出抽油桿和泵芯檢泵。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桿式抽油泵,通過改變流道使其閥球直徑不受抽油泵直徑限制,可增大閥球直徑,提高桿式抽油泵的可靠性,設有沉砂通道,砂不會埋泵芯,在出砂井上使用也能順利提出檢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由泵筒、實心柱塞、外管、出油閥、進油閥、密封固定裝置、沉砂分流接頭,外管下部與沉砂分流接頭大螺紋聯接,泵筒、實心柱塞、出油閥、進油閥、密封固定裝置從上至下依次聯接并處于外管內,密封固定裝置安裝在沉砂分流接頭上部孔內。實心柱塞與泵筒配合起密封作用。外管上部聯接泵上油管,實心柱塞上部聯接抽油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柱塞是實心的,原油不從柱塞內流動,改變了流道,柱塞上不安裝出油閥,使其閥球直徑不受泵直徑限制,可增大閥球直徑,閥球質量增加,因而閥球工作靈活,桿式抽油泵工作可靠,因為設有沉砂通道,砂不會埋泵芯,在出砂井上使用也能順利提出檢泵。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包括泵筒1、實心柱塞2、外管3、出油閥4、進油閥5、密封固定裝置6、沉砂分流接頭7。外管3下部與沉砂分流接頭7大螺紋聯接,泵筒1、實心柱塞2、出油閥4、進油閥5、密封固定裝置6從上至下依次聯接并處于外管3內,密封固定裝置6安裝在沉砂分流接頭7上部孔內,實心柱塞2與泵筒1配合起密封作用。外管3上部聯接泵上油管,實心柱塞2上部聯接抽油桿。
外管3、沉砂分流接頭7先隨泵上油管下入井內,泵筒1、實心柱塞2、出油閥4、進油閥5、密封固定裝置6再隨抽油桿下入外管3內,在抽油桿重量作用下,密封固定裝置6被壓入沉砂分流接頭6上部孔內,抽油泵就可以工作。抽油桿帶動實心柱塞2上行時,實心柱塞2下部的空腔體積增大,其內的壓力下降,進油閥5打開,井內原油經沉砂分流接頭7、進油閥5和出油閥4的側面通道8進入實心柱塞2下部的空腔內。抽油桿帶動實心柱塞2下行時,實心柱塞2下部的空腔體積減小,其內的壓力上升,進油閥5關閉,空腔內的原油經出油閥4的側面通道8向下再從出油閥5的中部通道9向上打開出油閥4排出至出油閥4與外管3的環形空間,然后被排出到地面。泵上液體中的砂子分離后經泵筒1與外管3的環形空間經沉砂分流接頭7向下沉入泵下尾管,從而壁免砂卡、砂埋實心柱塞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093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轉向泵泵體
- 下一篇:一種燃氣發動機熱能再利用系統





